在基层治理中如何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访谈嘉宾: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流辉
问:马教授,您好。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网格化管理是基层应对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运行中,其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请问在基层治理中如何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
答:网格化管理是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要求把城乡社区作为基本单元纳入基层治理网络;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意味着其需要走出“部门本位”的窠臼,形成扁平化管理,从而整合更多的资源,回应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多精细化服务。为此,近些年,各地都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但对标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更高要求,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
强化党建引领,提高网格化管理的回应性。网格化管理要求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将资源、力量和服务下沉到网格,以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立“双报到”“双报告”“区域化党建”等党建工作机制,在不同层次的网格中设立先锋岗和责任区,根据党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其匹配到相应的网格,让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方链接、整合治理资源,确保网格有人、财、物的保障,能够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而提高网格化管理的回应性。
坚持事本主义,增强网格化管理的协同性。网格化管理需要突破传统科层制的限制,围绕具体的治理事项来配置资源,优化服务,进而实现基层治理流程的再造。因此,网格化管理必须坚持事本主义,针对网格中出现的治理问题,将各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治理合力。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组建跨层级、跨部门、跨专业的工作小组等方式,进行更好分工合作与联勤联动,构建起扁平化的治理网络,以进一步增强网格化管理的协同性。
激发社会参与,提升网格化管理的公共性。网格化管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需要社会多方主体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人民群众是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力量,要搭建多元化的治理平台,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的渠道,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参与网格化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共同体才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网格化管理的公共性才能够进一步提升。
加强教育培训,促进网格化管理的专业性。基层治理量大面广,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对网格化管理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对从事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总体来看,很多网格员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在应对基层治理问题时办法不多、能力不强,所以,在后续的工作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分类分批开展教育培训,从而提高整个基层网格员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让城乡基层的网格化管理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联”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