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速度”遇见“温度”——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打造“红韵海州·新新向荣”党建联盟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现在正是‘618大促’送货高峰期,快件比平时多了10倍,之前累了只能在小区的大树下休息,现在驿站专门为我们划拨了一块休息区,比在外面休息舒服多了。”走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同科小区的“红韵·暖新”驿站,快递员姜学甫开心地说。
这是海州区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的一个缩影。秉持“海纳百业、凝新聚力”工作理念,海州区不断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体系和路径,打造“红韵海州·新新向荣”党建联盟,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行业统管、队伍共抓、活动联办、力量齐聚,让党的温暖与“新”同行。
共筑“新”港湾
为有效扩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让“始终在路上”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度,海州区成立快递外卖跨行业党委,打造“红韵·小哥”党建品牌,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快递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海州路径。
海州区出台《关于打造“红韵海州·新新向荣”党建联盟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若干措施》,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同发力,成立快递外卖、互联网、交通运输等5个行业党委,在经营网点、商超街区等灵活组建1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开展企业党组织与员工党员“双找”活动,在207个村(社区)建立流动党员报到站,动态更新新就业群体党建数据库,并选派96名优秀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此外,海州区设立“从业人员—党员—平台企业党组织(流动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直通机制,通过设立“听‘新’声”诉求直通平台、意见收集箱、“微心愿”张贴墙等方式,建立行业党委定期走访、支部书记常态交流、党员实时收集问题等制度,及时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
做好“新”服务
“小区进门难”一直是影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送货送餐效率的一大障碍,为此,海州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探索“党建+行业联建”新模式,组织区快递外卖行业党委联合区物业管理协会发布《海州区快递外卖配送服务的行为公约》,与相关物业公司、快递外卖企业负责人签订共建共治共享协议,通过完善进出管理制度、简化门岗登记程序、设置专用停车位、配套寄递服务设施等举措,打破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与物业管理之间的行业“藩篱”,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
在此基础上,海州区委社会工作部不断拓展服务外延,在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沿街商户中增设“红韵·暖新”驿站,打造行业党建新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饮水、充电、阅读等暖心服务。区委“两新”工委联合镇街、行业党委筛选出21家诚信经营、客户信誉度高、外卖订单量较大的中央大食堂、优秀餐饮企业,作为“红韵·暖‘新’”食堂,并充分发挥党组织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积极对接联系各餐饮企业,上架10余种平价套餐,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就餐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海州区还推动小区实行“一次备案、动态管理、长期有效”机制,按照“实名认证、行业担保、镇街配合”的模式,共计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发放1370余张“红韵·暖‘新’通”,除了提供6~9折的就餐优惠之外,还兼具小区进出门禁卡等多项功能,大幅度提高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的送货送餐效率,形成“让业主省心、让小哥省时、让物业省力”的良好局面。
汇聚“新”能量
海州区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搭建有效机制、载体和平台,积极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履行社会责任,有效融入基层治理。例如,开展“乡村振兴dou看海州”自媒体作品大赛、“e享公益 做善行孤勇者”公益直播等活动,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注乡村振兴、网络安全、公益助困等民生热点;发挥新就业群体优势特长,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引导他们在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递等方面,担任流动网格员、平安巡查员、文明宣传员,发挥“民情前哨”“流动探头”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同时,海州区还开发了“海州农产品直通车”小程序,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加大快递、电商企业参与力度,引导新就业群体当好特色农产品推广员、递送员,在将优质农产品带进社区、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切实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便民宜居。
用心暖“新”,方能暖心,感受着海州传递的城市温度,新就业群体敞开心门乐居在此,扎根于此,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共享者。“下一步,海州区将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强化关心关爱,实打实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并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特长,更好融入基层治理。”海州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单新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