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创建“幸福港湾”诉源治理品牌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沙田法庭以现代小区矛盾纠纷为切口,将司法工作重心前移,创建“幸福港湾”诉源治理品牌。
立足于民
由镇党委牵头“幸福港湾”诉源治理成员单位“一把手”成立调研组,包括法庭、司法行政、公安等10个部门,常态化开展走访小区、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党建共建,梳理群众关心的问题,研究解决各治理单位面向小区发挥职能时着力分散、举措缺乏针对的难题。成员单位间建立实时联动响应机制,对内做好参谋助手、沟通联络和贯彻执行,对外职责和服务涵盖处理小区物业、房产、相邻、侵权、劳争、家事等各种纠纷。法庭与全镇28个小区的专职调解员建立联络制度,在3个大型小区设有流动工作站,形成了“法官+专职调解员+联络人+N”的“幸福港湾”联通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表达诉求、联系解纷、办理事项,大大节约了解纷成本。通过法律法规连线提供咨询、引导、答疑服务,选取小区典型案例开展定制式普法宣传,精准疏导分流纠纷。
着重于调
精选小区典型纠纷案例30余篇,采取普法课堂、“一案一说法”、编辑幸福港湾诉源治理中心案例调解手册等形式,加强案例在实践中的运用,发挥“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书”的传导价值。将三大调解力量和审判力量整体前移,强化专职调解员、律师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和法官靠前指导调解、在诉主导调解的职能,通过示范调解、示范裁判、调解培训等,增强小区内部解纷力量。沙田镇具有良好的调解基础与资源优势,现有43家人民调解委员会、238名人民调解员,99个网格“信访微治圈”,配置格内成员967人等。为此,法庭及“幸福港湾”成员单位与调解力量做强平台机制融合对接,实现矛盾纠纷闭环管理;深化培训、宣传合作,辅以经费保障、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激励措施。
放眼于治
在办结案件、调解纠纷后,法庭专门向涉案部门、企业发出司法建议要求整改。弥补工作短板,消除风险隐患,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提升服务水平。“一把手”调研组针对小区纠纷诉源治理的调研建议,部分已经落地实践。对小区纠纷个案特质与类案规律进行系统化研究,编写内部办案指引,起草审判白皮书或行业司法建议,深化成果转化。通过小区、村(社区)党建结对,传播“家”“和”文化,深化协同小区物管人员、业委会成员、社工、志愿者等发扬群众智慧,参与群防群治,营造共治氛围。与房管、村委会加强对业主大会、业委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职责的监督指导。推动“无讼”示范村、社区和小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