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创优多重保障 构筑解纷新“枫”景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不断优化升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的人力资源、体制机制、方法策略、平台载体的建设保障,定分止争,构筑解纷新“枫”景。
一、优化人力保障,联动联治拓展解纷触角
贯通上下左右联动脉络
从公检法司、卫健、信访、妇联等多个部门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街道、社区参照成立工作专班,落实矛盾调处专班专人专办。建立联络员机制,各街道、区直各有关单位明确分管领导、业务联络人参与专项行动,实现上下同步、横向联动工作格局。
厚植基层治理力量优势
各街道不断拓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触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调解员、社区工作者、楼栋长等基层治理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结合“一带百”警务团队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日常走访、随访,落实摸底排查,建立健全重点关注纠纷底数清单,推动矛盾纠纷应排尽排,应解尽解。
筑牢矛盾纠纷化解防线
举办人民调解员暨“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会,组织全区各司法所、社区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区调解队伍的法律素养、调解技能,切实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

二、优化机制保障,常态长效提升解纷质效
建立联动排查机制
充分发挥街道政法委员统筹协调作用,协调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形成矛盾纠纷联动排查合力,互通流转各类矛盾纠纷信息,打破各自为政的工作壁垒,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衔接有序、稳步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建立信息互通流转机制
建立矛盾纠纷信息互通流转及处置工作机制,汇集12345平台、警情通报等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实行分级流转,促动各街道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对各类矛盾纠纷按种类、性质等进行登记建档,确保排查出、接收到的纠纷隐患有流转、有处置、有跟踪,切实形成工作闭环。
建立“五步流程”工作机制
通过摸排、联调、分类、分层、回访的“五步”工作法,准确掌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各个环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建立分级回访机制
对已化解成功的纠纷进行跟踪回访,结合回访情况,经社区专班研判后进行销号存档。
三、优化策略保障,分类施策突破解纷难点
涉校涉医纠纷,重在“防”
以校园、医疗机构为重点,对学校教职工、学生及医患等群体矛盾隐患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提前介入化解。建立丰泽区医患纠纷诉调对接联动机制,加强司法机关与医疗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推动医疗领域诉源治理。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排查整改隐患问题。组织各学校、医疗机构安保人员进行岗位练兵、竞赛比武,进一步提升保安队伍业务能力和预警防范处置能力。
邻里纠纷,重在“解”
按照静听情绪发泄、梳理教育引导、聆听各方诉求、共同查看现场、调解言和签协议“五步调解法”,通过面对面、背靠背沟通等多种方式,引导矛盾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物业纠纷,重在“准”
按照监督、支持、信任原则,精准划分权责,对于应属于物业公司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派出“物业单”,专人跟进督促整改;对于应属于业主自主解决的事项,强化教育引导,自筹资金解决;对于应属相关部门解决的事项,流转有关责任部门协调解决。
情感纠纷,重在“理”
在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过程中,着重用好网格员人熟事清关系明的优势,以本地人本地话消除群众抵触情绪和消极心态,通过柔性疏导和耐心劝导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同时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理顺居民群众思想情绪,消除矛盾纠纷“助燃”因素,扑灭“着火点”。
四、优化平台保障,集成作战扩大解纷成果
整合资源,凝聚工作合力
在区综治中心设多元调解、法律援助、诉讼服务等8个窗口及3间调解室,整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合无讼”三端联动诉源治理中心、警网融合中心、12345热线服务中心等8个中心资源,引入法院、司法、专业调委会、行业调委会等多家单位常驻,推动纪委、组织、党委政法委、公安、司法行政、城管等20多家单位业务线上入驻,为日常接访、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等提供“访—调—立—裁—审”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夯实载体,增强工作效能
加快推进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运作,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全面接入各类矛盾纠纷业务,广开渠道、有序流转,为群众提供“一窗式接收、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全链条解决”一站式服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统一调解规则,协调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纠纷。
深耕应用,创新掌上治理
以“智慧丰泽”为底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建设推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依托“i丰泽”“政务微信”掌上办公应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能小区管理等业务功能,实现网格业务“一部手机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