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安徽合肥:打造群众身边的“移动工作站”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立足预防、调解,搭建群众身边的“移动工作站”,随时响应群众需求,就近解决办理群众问题。

协商议事一楼见

依托小管家队伍、志愿服务队、辖区派出所等社会组织力量和党建共建资源,把楼栋一楼大堂变成居委会接待大厅,通过轮流“摆摊”方式,对简单矛盾现场调解,对复杂矛盾实施网格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红色小管家、物业五方联动协商机制,引导居民“一楼见”,助推“议事在楼组、矛调在一线、互惠在社区”的民事民议格局。

滨湖世纪社区“一楼见”工作法

二网同频促智治

进一步优化街所联动机制,将网格警长、专职网格警员、兼职网格警员、网格辅警等力量嵌入辖区网格,推进“大共治”与“警务通”二网同频,以网格为区块,以平台共享为链条,聚合信息、传输数据、研判情报,推动问题处置以“智”促“治”。

三治融合解民忧

发挥乡贤“五老”等群体优势,运用“劳模书记E事会”“香樟树下唠家常”“邻贤议事会”等群众自治平台,用百姓思维破解百姓难事。高标准建设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通过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政法干部联合接访、“三级多警”联动接访等活动,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矛盾。依托“包河好人”等评选描画最美群像,用德治之手勾勒文明画卷。

包公街道搭建“香樟树下唠家常”协商议事平台

四微服务见真情

通过构建“微网格”、打造“微阵地”、搭建“微协商”、提供“微服务”,在细枝末节上下足“绣花功夫”。在原有网格基础上细化,调动小区优秀党员、居民骨干等人群组成参与“微网格”民意收集、纠纷化解等工作,推动网格共建共治共享。

烟墩街道做优治理“微网格”

五社联动焕生机

打造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工作形态,激发社区治理活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项目顶层设计,并通过社会组织面向居民开展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比赛,拓展社区服务渠道,实现社会资源有效聚集。聚焦专业定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园、社区治理学院作用,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规范化居民志愿者服务,围绕楼栋自治、社会救助、群防群治等工作内容,提炼出多个基层特色治理品牌。通过“慈善+社区”模式,统筹做好政策指导和资源链接,实现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

望湖街道开展微治理公益创投项目路演活动

六步闭环提质效

探索“听、访、汇、解、办、评”六步闭环工作机制,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质效。畅通渠道“听”民声,深入群众“访”民情。建立线上微信群组和线下小区包联工作组,对于发现的矛盾纠纷“抓早抓小”、联动发力,压紧压实“收集民意—问题推进—办结反馈”全流程责任链条;关注民生“汇”日志,定点说事“解”难题。将各渠道收集的社情民意汇总梳理成民情日志,推动形成问题清单,并以居民每周定时“说”事制度,让小区急事杂事及时“说”出来,有效处置并跟踪“解”决;整合力量“办”实事,晾晒工作“评”成效。充分发挥“四员一律进网格”“警民恳谈会”“项目经理接待日”等机制作用,聚合社会各方力量解决居民办理需求。同时,利用小区宣传栏及时反馈工作进度,收集意见评价,接受群众评价和社会监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方兴社区“六步闭环”工作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