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杭州市余杭区持续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以快递、外卖、网约车、货运、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迅猛发展,聚集了规模庞大的新就业群体。如何全面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余杭区从“持续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入手,力争答好这道“加分题”。
政策聚“新” 织密“新”阵地
余杭区五常街道乐天城商业综合体园区内,一节绿皮火车车厢静静停靠在高楼林立的繁华处。这是五常街道专门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打造的“加油站”——“常安驿·幸福班列”。车厢内,空调、冰箱、微波炉等设备一应俱全,饮水供给、餐食加热、手机充电、休息如厕、书刊借阅等便民服务24小时免费提供。
为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余杭区发布强“新”十条关爱举措,聚焦党建工作、联系帮扶、阵地建设、群团联动、保障赋能、表彰激励、作用发挥等方面,通过红色聚“新”、走访问“新”、重点联“新”、阵地暖“新”、群团助“新”、保障安“新”、智治纳“新”、职业育“新”、风采亮“新”以及先锋领“新”十大行动,不断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体系,其中推出了由政府买单的外卖骑手补充保险“骑手保”,最高享55.75万元保障,据推算,因交通事故骨折受伤的骑手住院花费医药费15万元,“骑手保”补充保障后可多赔付5.43万元。
余杭区还积极搭建服务阵地,启用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位于仓前街道核心区域——华夏之心美瑭广场,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分为两层,提供党务、政务、日常需求等服务。该阵地还是流动党员报到点位,仓前小哥流动党支部已从7人扩增至35人。
仓前街道还积极对接浙江大学开放学院,围绕学费补贴、专业选择等方面开展座谈,促进小哥学历提升。线下利用创新企业集聚优势,推出视频制作、英语口语、医疗常识等10项20余堂培训课程,辐射学员累计300多人次。创设“平安骑手”在线处理平台,将270余名新就业群体纳入街道各治理网格,让他们变身城市治理“参与者”。
品牌创“新” 引领“新”行动
3月25日,余杭区正式发布了快递行业党建品牌——“余快先‘蜂’”,同时明确了“123先‘蜂’行动”,开启了该区快递行业党建工作新篇章。余杭区通过落实“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定制四张行业劳动者服务清单”两大就业环境改善举措以及开展“学历能力提升”“高级职称孵化”“行业推优评先”三项快递行业劳动者培养计划,有效提高全区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前段时间,2024年余杭区快递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杭州市快递行业高素养劳动者余杭培育基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培训采取“线上理论培训+线下技能实操”相结合的形式,邀请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以及快递行业专家学者等,围绕“大合规时代下物流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人工智能推动下的快递配送创新实践及发展前景展望、现代物流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授课。
“我们梳理全区可提供学历、技能、服务供给的单位,摸清全区4000余名快递从业人员的需求,通过建立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员制度、推行‘余快小哥’权益卡、绘制快递行业劳动者服务地图等一系列举措,真正解决快递小哥的后顾之忧。”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余杭区还联合辖区高校、镇街、企业创新性搭建“1+N”人才培育基地,提供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管理能力提高等系列培训课程。通过靶向培训,精准培养,着力打造一支与余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快递行业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赋能强“新” 培育“新”人才
近年来,平台经济已成为引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余杭区作为全省平台经济的首善之区,目前拥有电商平台企业93家,涵盖传统电商、直播电商等多个领域,平台内经营主体超1200万户,带动了辖区5万余家电商市场主体和40余万名劳动者。
如何强化平台经济人才支撑,推动余杭区高质量发展?余杭区成立全省首个平台经济人才学院(直播人才学院),同时成立平台经济综合党委、电子商务(直播电商)工会联合会,打造集高校教师、法律机构专家、头部平台负责人等于一体的多元师资库,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设置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课程,全力培养能够引领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我们坚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红色生态圈’。”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余杭区依托人才学院阵地发布了直播电商党建联建六项计划、建强平台经济人才队伍九大行动等“一揽子”人才培养政策,聚焦平台经济劳动者素养提升,加强主播群体政治引领,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切实以党建领航赋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