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区域发展“红色引擎”——上海市闵行区积极探索“枢纽党建”新模式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初心咖啡吧、初心学习角、企业会客厅、白领空间……坐落在上海市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闵行区新虹街道初心驿·虹立方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白领居民合作交流搭建平台,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提供高品质服务。
初心驿·虹立方党群服务中心是闵行区探索打造“枢纽党建”新模式的缩影。近年来,闵行区委坚持“在枢纽做党建,以党建为枢纽”,探索“枢纽党建”新模式,打造以“枢纽党建”为主轴的“1+3+14”党建品牌体系,实现“一街镇一品牌”,形成基层党建“多点发力,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强机制
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在“闵行区‘枢纽党建’寻访地图”上,有近30个“枢纽党建”点位,基本每个街镇都有1~2个点位,个个特色鲜明。
“探索‘枢纽党建’,就是扩大党的组织优势,把党的组织和工作无空白覆盖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各类组织、各类人群,破解‘力量分散、统而不聚,缺少项目、聚而不专,感受度不强、专而无感’三个问题。”闵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颛桥镇光华路有500多家企业、20多个小园区、2个人才公寓,业态复杂多元,分散且零乱。如何让企业员工找到组织、享受服务?如何把一个个孤立的园区串联起来?颛桥镇成立光华街区党委,形成了委员联系企业服务制度、人员交叉任职机制、党建带群建机制、定期走访制度等。在此基础上,建成了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光华初心驿两大阵地,加大园区企业党组织建设力度,在街区9个有党组织的园区企业挂牌光华星部落,建设若干个“小哥来吧”阵地。同时跟进街区改造项目,在景观提升、河道改造等工程中融入党建、文化元素,打造开放集成共享的党群服务综合体。
“我们以党建为枢纽,把党建工作做实。比如,探索产业链党建,为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创造空间。把党建工作往‘实’里做,服务地方的中心工作。”闵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闵行区“枢纽党建”已初步成型,建立了“枢纽党建”共同体、产业集群党建联盟、党群服务站等枢纽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区域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优服务
多方共享美好生活
“党建工作不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是有吸引力的,能引起大家共情的、愿意驻足的。”据颛桥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颛桥镇设计一系列贴近企业和百姓的活动。推出初心·加油站、暖心·爱生活、益心·善治理三大行动,通过成立光华星宣讲团、开通光华巴士、打造光华行走党课和地标打卡线路等活动,让大家共享街区美好生活。
在新虹街道,建成后的初心驿·虹立方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初心咖啡吧、企业会客厅、白领天地、数字直播间、枢纽花园观景台等多功能互补空间,既纾解了企业缺乏自用场地的痛点难点问题又满足了白领的精神需求,走出了一条公共空间拓展新路。
“在活动方式上,闵行区注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和事务共商,凸显凝聚性、互联性和融合性的特色,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添加动力。”闵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闵行区依托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把党群服务延伸到各类组织和群体中。组建由区经委、科委、税务等职能部门骨干组成的百人虹领服务团,聚合一系列服务资源,为企业、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小切口
党建品牌各具特色
“‘枢纽党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新模式新路径,已成为闵行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闵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闵行区基层党建品牌辨识度不断提升,亮点做法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产业是马桥镇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马桥镇立足实际,推出“马桥有AI”“枢纽党建”品牌,一方面,拓展党建“朋友圈”,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共同体,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高地。另一方面,通过“党建+人才”“党建+服务”“党建+民生”等推动跨界融合、共建共享、服务赋能,点燃区域发展的“红色引擎”,助推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华漕镇依托春申金字塔人才学院华漕分院确立“四海英才·聚前湾”品牌,在华漕国际社区中心点位设立境外人士服务站、移民融入服务站、国际社工站、人大立法观察站以及法治会客厅等“四站一厅”延伸窗口和“HCService”人才湾服务点,以优质服务赋能华漕“国际化未来之城”建设。
在闵行,基层党建品牌“遍地开花”。据闵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一街镇一品牌”,不是鼓励大家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而是要把各街镇的特色优势通过党建“工具包”集中展现出来、聚合起来,把属地优势同全区大势结合起来。“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区域发展难点、治理堵点和群众急难愁盼,从一个个小切口入手,由点及面,破局起势,在解决桩桩件件的小事小情中发挥党建效能、传播党建温度。同时,我们还积极链接长三角各类主体、不同要素,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合作交流,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