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江苏镇江:“代表建议+检察建议”双向衔接汇聚公益保护合力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检察院凝聚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合力,针对发现的公益保护问题,分别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乡镇、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通过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公开听证、主题开放日等,共同打造公益保护与社会治理“一盘棋”格局。

拓宽线索来源

邀请人大代表开展代表建议推进座谈会

列席每年人代会讨论,收集涉及公益问题的建议,并对月度例会上的建议给予积极关注,将相关问题带回转至公益诉讼部门分析研判。2023年收到长江岸线治理、文明养犬、废品收购站环境治理、传统村落保护等涉及公益保护的多个问题线索,拓展了公益诉讼线索来源。

发挥专业素养

邀请人大代表就办理红色资源保护领域相关案件提供专业支持

在办理古村落危房治理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主动邀请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指导属地政府完善整改方案,提出将老街房屋修缮与打造乡村民宿旅游有机融合的合理化建议。

督促问题整改

邀请人大代表参加长江行洪安全整治听证会

制发长江岸线整治案件建议前,主动将调查核实的事实、部门职责清单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等问题向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反馈,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督促相关部门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建筑,消除行洪安全隐患,保护长江岸线生态环境。

延伸监督触角

借助最高检建立的“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热心公益的人大代表聘为平台志愿者,通过公益诉讼线索提报、线索评估、专业咨询、参与听证、跟踪观察等,参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形成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司法保护模式。

建立衔接机制

印发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检察机关在办理人大代表有关公益保护的建议中,深入发掘问题线索,通过案件办理将其转化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自开展衔接转化工作以来,检察院通过将涉及公益保护的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实现了公益保护的双向奔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