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调解1起案件,化解27起纠纷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合同解除了,拖欠好久的租金也拿到了!我们心里的石头呀可算落了地!感谢法院!”
结束了一上午庭审的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在法庭外碰到当事人王大爷,他代表27户业主,送来一面锦旗,上面“恪尽职守解民忧”七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是一起因酒店烂尾而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案件——
“酒店装修是烂尾了吗?还欠我的大半年房屋租金怎么办?”2023年1月,王大爷木桩似地楞在紧闭着的酒店门口。
王大爷靠大半辈子的积蓄,投资购买了两间商铺。2021年6月,他与另外的26户业主分别与酒店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将他们名下的58间商铺租赁给酒店经营使用,约定每三个月付一次房租。酒店从2022年10月开始重新装修,工程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却突然停止。
业主们一起找到酒店,酒店负责人表示会想办法解决拖欠租金的问题,却在签订偿付租金协议后消失了。
王大爷与其他业主商议后,决定尽快起诉,解除租赁合同,及时止损。
于是业主们委托律师向法院递交了起诉材料,并表达了希望法院可以尽快处理此案件的急切心情。
民事审判庭庭长在获悉该案件的第一时间,迅速召集由副庭长、法官、法官助理和特邀调解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快速启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梳理案情,因案施策,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考虑到该案件系涉产权式商铺纠纷,又涉及多方利益,若同时开庭审理,较难促使一揽子解决纠纷。为此,工作专班决定选取一案,进行示范审理。
2023年8月,嘉定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原告王大爷与被告酒店负责人、第三人小章公司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经庭审了解到,涉事酒店目前由第三人小章公司经营。2022年,小章公司在签订酒店转让协议后,接手了酒店,本想对酒店重新装修,但发现酒店状况不符合转让协议的约定,而酒店方拒绝进行整改。
于是,向法院另案提起诉讼,要求解除与酒店的转让协议,酒店的装修工程也随之烂尾。
承办法官深知,该案若不能协商解决,后续房屋返还会面临执行难等诸多问题。
于是,法官耐心细致地沟通引导、清晰明了地进行法律释明,并将诉讼、执行风险等加以告知和提示,提示当事各方都应该关注如何尽快让商铺重归市场,解决根本问题,实现有效利用,减少空置损失等,说服原本剑拔弩张的三方回到了解决问题的“谈判桌”。
最终,三方达成调解,一致同意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由酒店一次性支付拖欠的租金,并协调第三人小章公司将商铺返还酒店,酒店整改后返还王大爷。
王大爷的案件调解生效后,以“首案”为标杆,专班人员在副庭长带领下分为三组,分工配合与其余26件房屋租赁案件的各方当事人进行沟通,最终其余26件房屋租赁案件也在一周内全部调解。
至此,一起因酒店烂尾而引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此案是嘉定区人民法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嘉定区人民法院坚持“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兼顾执行”的办案理念,着力构建“个案切入,排查潜在纠纷;点面兼顾,做好示范诉讼;利弊释明,实现对症施策;审执统筹,完善配套措施的群体性纠纷化解“四步法”,开辟纠纷化解的“快车道”,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展现司法为民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