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石牌律解纷工作法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传承创新瑶族人民公序良俗——石牌律,组建“泰玛”团(意为兄弟)、“舍棱”团(意为调解)和“代仗”团(意为“判事”),用少数民族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稳定。
“泰玛”以情架桥梁
发挥“泰玛”团成员分布广泛、贴近群众、易得村民认理信人(成员大多系族上亲属或熟人)的天然优势,以情动人、以理促和。做好新风带头人。将村寨中辈分高、有威信、处事公正、说话有份量、群众拥护的村民纳入“泰玛”团,带头遵守石牌律定下的村规民约,推动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等文明乡风形成。当好群众联络员。聘任“泰玛”为村网格员或石牌律人民调解员,通过瑶语与群众交流,常态开展“三问五访五清”工作(三问”即访民问盼、访邻问怨、访贫问苦;“五访”即党员户必访、贫困户必访、老干部户必访、退伍军人户必访、有意见户必访;“五清”即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邻里关系清、隐患矛盾清)。当好解纷和事佬。“泰玛”团用石牌律精神进行感化疏导,倡导平等互敬、换位思考、以理相让,让双方及时解开心结、消除隔阂。“泰玛”团在处理覃某和胡某因林地、田地边界纠纷时,结合门头村“田地三丈为田围”“各人各山,各有界限,各有地限,不准乱行界出,以防私心”的石牌律规约,当即提出田基5米为界线的调解意见,双方采纳并握手言和。
“舍棱”以议止纷争
在村委设立石牌律办公室,聘请瑶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担任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员,担任“舍棱”团成员共同参与调解纠纷。敬畏祖宗守公心。依托“盘王是瑶族始祖”的特殊地位,“舍棱”团在调解疑难纠纷时,当事人“面盘王说真言”,确保公心。赔礼道歉化干戈。石牌律规定:犯者登门挂红向对方赔礼道歉。即加害一方要到受害一家家门前燃放鞭炮,给红包或挂红布在受害者门头,以表示道歉。大樟乡盘某家到山上祭祖时,发现祖坟被吴某家破坏,双方要大打出手。“舍棱”团立即出面调解,成功劝说吴某封红包到盘家挂红赔礼道歉,即案结事了。酒桌调解促和谐。邀请双方当事人围桌议事,根据石牌律 “酒杯一举,消了怨气;酒杯一端,海阔天宽”的规定,矛盾纠纷在圆桌上得到解决。
“代仗”以法化矛盾
采取“瑶胞+司法”的方式,邀请司法、公安、法院等部门力量组成新“代仗”团。“泰玛”团、“舍棱”团在调解矛盾纠纷遇到拿捏不准、处置不下时,“代仗”团成员及时介入判事。用法定约。在制定新石牌律时,先由村中石牌头人、村民共商具体内容,再由“代仗”团中的司法部门对石牌条文进行审核把关,最后经过村民代表民主决议确定。用法守约。根据新石牌律关于“有矛盾找头人调解,调解不通依靠法律解决,不得武力暴力解决”的约定,“泰玛”团、“舍棱”团调解矛盾未果后,邀请法律明白人耐心细致地阐明法理,引导瑶族群众通过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用法护约。遇到群众不执行石牌律的情况,“代仗”团对其进行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后再调处。需要政策依据、法律法规或开展执法调查时,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合调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