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吉林长春:“点线面”结合调解土地纠纷

来源:长春市委政法委    编辑:王岩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山河街道卢家村实施“点线面”结合构建土地纠纷调解三维立体框架工作模式,从土地矛盾纠纷高发的集中地转变为乡村治理示范村。

织密解纷网格点

把加强基层网格能力建设作为解决土地纠纷诉求的前置工作,不断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将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组建各屯网格员队伍,将“一格多警”工作机制和“1+3+X”解纷机制有机融合,形成“网格员+政法干警”双向互补、同向发力的解纷模式,做到“网格吹哨、干警报到”,网格干警助力调解土地纠纷。充分发挥网格员队伍人熟、地熟的先天优势,在调解矛盾时以邻里关系感化群众,群众易于接受。各网格员以化多为少、变少为无为己任,努力做好前置预防、事中调解、事后回访,最大程度减少矛盾发生。

“网格员+政法干警”双向互补调节矛盾纠纷

搭建解纷法治线

坚持以“法”为先。充分发挥与山河法庭合署办公的优势,建立调解员初调、法官助理同步跟进、法官指导把关的解纷工作机制,保证疑难复杂纠纷调解后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有效增强了调解的权威性。坚持以“证”为依。村矛调中心制定土地边界、面积取证固证办法,引入无人机、GPS测量仪等设备,组建“当事人+屯干部+村干部+街道干部”取证队伍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土地边界的客观性。坚持以“训”为要。建立“1+1+N”调解指导机制,即一名法官、一名司法干警,指导多个调解员。先后组织业务培训、座谈会,培养出一批新时代乡村“法律明白人”。

 发现矛盾纠纷及时调解

拓宽解纷合力面

借助全区力量“一起做”。全面落实“十无”村创建活动,坚持每半月召开针对疑难复杂土地纠纷研判会商会议,加强与街道矛调中心、区矛调中心的联系,有效利用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村内+村外”全面参与土地纠纷调解的生动局面。整合各类资源一起讲。依托“法律七进”和“一庭两所”共建,举办法治文艺演出、宣传宣讲等活动,举办普法“炕头讲堂”,“一庭两所”开展法律解答现场会。调动全村干部一起干。村干部把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全村矛调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土地纠纷调解率达到1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