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三步六员”诉源治理结硕果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李军
2017—2021年,红河州泸西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分别为3635件,4454件,5467件,6685件,7797件,最高增幅达22.74%,平均增幅为17%,总收案量居全州法院第三位,2021年法官人均办案347件,居全州第一位。诉讼案件逐年递增,人案矛盾突出。
为解决好这一突出问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指示精神,2021年以来,泸西法院分梯次“三步走”即打造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强化委派(委托)调解机制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凝聚“六员”即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律师)、法庭调解员(退休干警、心理咨询师)、家事调查员、共享法庭调解员、商会调解员的力量,有效推进诉源治理,长期以来新收案件高位增长的态势得到扭转,收案数量逐年递减。
2022年受理案件7427件,2023年1-11月受理案件6794件。一审民事新收案件降幅尤为明显,2021年,一审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0.18%;2022年,同比下降18.59%;2023年1至11月,同比下降7.80%。
第一步
打造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
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
2021年泸西法院会同县司法局成立“泸西县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采取“1+3+5+N”的诉讼服务体系(“1”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3”三个派出法庭,“5”五个巡回审判点,“N”多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对全县8个乡镇和多家行业组织全覆盖司法服务网络,依托该中心为基础,统筹与县司法局、县公证处、县邮政局、县人行成立泸西县法院法律援助中心、诉讼与公证协同服务中心、集约送达服务中心、银行保险业调解委员会,补充完善各行业领域专门调解,实现调解“棋盘式”全面覆盖。坚持“引进来+托出去”多样路径,委派14名法律工作者、律师和2名心理咨询师为特邀调解员驻院(庭)常态化开展诉前委派调解工作,在各乡镇选任371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熟悉本地村情、社情的村(社)干部、退休法律工作者为人民调解员。2021年委派调解案件1505件,调解成功965件。
第二步
强化委派(委托)调解机制建设
理顺诉源治理方法路径
2022年3月,泸西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泸西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委派(委托)调解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制定出台在红河州尚属首家,是总结于近年来泸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好的经验和做法,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通过政策性创新取得的改革成果,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用制度固定下来,为诉源治理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办法》的施行,法律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延伸,将诉前委派(委托)调解工作延伸到辖区乡镇人民调解组织、行业部门、专业调解组织,进一步推进诉讼服务资源力量下沉,促进形成全域覆盖的解纷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办法》建立的调解员考核标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法院委派(委托)调解组织或调解员调解的案件,根据案件类型、调解质效按照考核标准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考核兑现,激发各调解组织、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投入诉源治理的积极性,确保诉前委派(委托)调解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聘请1名退休法官、1名退休司法人员分别担任中枢法庭、金马法庭特邀调解员,常驻法庭办理诉前调解案件。聘请2名家事审判心理咨询师和60名家事调查员,构建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帮助法院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提升家事纠纷化解效果。
2022年全县委派调解1804件,同比上升19.8%,调解成功1114件,新收民商事案件量同比2021年减少849件,下降率达18.59%。2022年上半年、1-7月以及2022年度工作成效登上全州“红榜”。2022年在全州法院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第三步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域深化诉源治理
2023年,泸西法院以“提质增效创一流”活动为契机,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2021年、2022年构建的多元解纷体系基础上,有效凝聚多方调解资源,全域深化诉源治理,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使纠纷防于未发、诉讼防于未成、案件防于未衍,诉源治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进而带动审判执行质效进一步提升。
截至11月底,泸西法院诉前委派调解2833件,调解成功2283件。审判执行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全州第3位、全省第23位。1—4月、1—5月、1—10月工作成效3次登上全州“红榜”。
坚持多元共治
健全强化诉调对接机制
持续深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格局。加大与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等衔接,整合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律师)、法庭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共享法庭调解员、商会调解员的力量,多次通过县委政法委牵头各政法机关、各乡镇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召开诉前委派调解工作会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进会,确保多元解纷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坚持强基导向
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
通过院机关诉讼服务中心、三个派出法庭诉讼服务站搭建与重点行业部门、乡镇综治中心的工作对接平台,将诉前委派(委托)调解工作延伸到辖区乡镇人民调解组织、行业部门、专业调解组织等社会方方面面。与工商联、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成立乡镇商会调解小组推进商会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派出法庭员额法官担任商会调解小组副组长,将商会调解工作纳入诉调对接平台建设,推动商会调解与诉讼程序有机衔接,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加大对基层治理单位的组织和协调,指导纠纷化解工作,2023年开展特邀调解员法律知识、调解技能等培训5次,提升基层治理单位调解人员纠纷化解能力,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建设共享法庭
推进诉源治理纵深发展
在院机关、县矛调中心、乡镇综治中心以及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社设置8个共享法庭,院机关共享法庭由法官、法官助理以及特邀调解律师轮流值班,负责各共享法庭的业务指导和日常联络工作,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多元共建”工作格局,共同提升全县基层治理水平和各行业领域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
推动基层普法
夯实诉源治理“安全线”
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普法宣传、巡回审判、法律咨询、“送法进校园”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习惯。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泸西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充分利用各类解纷资源力量,实现矛盾纠纷消解在诉前、化解在基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描绘和谐泸西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