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天津:“乡间情”工作法 化解矛盾显温情

来源:天津政法    编辑:王岩


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村民孙某因为一堵墙与邻居王某发生矛盾,两家房屋并排而建,院墙为两家共用。近日,孙某想修缮自家一侧的围墙,却遭到了邻居王某阻拦,认为孙某家此前修建院墙多占用了自家地方。但已年过30年,谁也拿不出证据说明白,到底有没有多占用。

村头巷尾是群众的聚集地,在这里最能知晓村内的大事小情,这也是社区民警最常出现的地方。为用好“乡间情”工作法,社区民警经常出现在群众聚集的地方聊家常,近日,民警发现孙某与王某两家这一矛盾后,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为两家开展调解工作。

“巡村头”面对面听民声。收集线索,提前介入,在矛盾纠纷形成前打好“预防针”。林亭口派出所社区民警每周至少有80%以上的工作时间在社区,密切与村委会干部和网格员的联系,并在退伍老兵、村队乡贤中物建“矛调信息员”,深度搜集社情民意。利用“联合调解室”将辖区司法所、法庭工作人员、包村干部、乡贤人员、村队理事会成员等统一纳入联合调解体系,推行“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多元调解模式,做到专业精处、联动共处、合力调处,着力提升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蹲田头”心连心察民情。多元调处,普法明理,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打好“强心针”。起初两家人情绪激动,各说各的理,社区民警做社区工作十几年,深知调解矛盾,必须回到问题的根本上来。围墙是否多占用,涉及到两家的土地权属问题,经过多方核实,目前,房屋新的确权都已经结束,只是房产证还没有下发。掌握了症结所在的社区民警,联合政府干部、法院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为两家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把道理讲清楚,双方表示相互理解,最终达成共识。

“坐炕头”实打实解民忧。持续关注,耐心回访,在矛盾纠纷消除中打好“巩固针”。这场针锋相对的邻里纠纷圆满化解,在后续回访中,社区民警了解到邻里双方已彻底缓和矛盾,避免了矛盾升级。

此外,林亭口派出所还利用“非公式”调解同向发力,建立派出所与村队党支部矛盾纠纷线索转递机制,在民警入村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期间,将线索及时转递涉事双方村队党支部,动员村级治保力量,助力农村警务做实做细,为矛盾纠纷化解加上“双保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