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三元法院打好执源治理“组合拳”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执行“一件事”改革,创新推行执前预防督促、执中高效化解、执转破稳底盘的执源治理“组合拳”,致力打造执行案件全链条、全流程管理体系,有效激活治理“源动力”,跑出执行“加速度”。2023年,新收首执案件同比下降8.59%。
在执前预防督促上下细功
“法官,我看了和判决书一起寄来的失信警示函,才知道原来不主动交钱,要承担这么多的法律后果。今天,我是来主动偿还抚养费的。”在三元法院执行服务中心,当事人袁某对执行法官说道。被告袁某因未履行原告郑某抚养费,被诉至法院。案件宣判后,法官在送达判决书时一并向张某送达了《自动履行告知书》《失信警示函》。张某签收文书后,得知了不主动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便在案件未进入执行程序前,主动到法院偿还了抚养费。
今年以来,三元法院推行《执行通知书》《自动履行告知书》和《失信警示函》“两书一函”前置送达机制,将执行通知书内容嵌入裁判文书,在送达裁判文书时一并向当事人送达《自动履行告知书》和《失信警示函》。
该院还制定了执前督促履行制度,在执行服务中心设立执前督促窗口,常态化接待愿意主动履行或有和解意愿的案件当事人,促成执前和解。
在执中高效化解上下硬功
“小林,这是有抵押财产的案件,请在做好查封手续后,第一时间分流给实施团队启动评估拍卖程序。” “小黄,这批是同一个被执行人的案件,要分给同一个承办人合并执行,节约执行资源,提升效率。”

在执行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每天都能听见这样的分流安排。为提升执行效率,推进执行过程提质增效,三元法院在执行立案后,由执行前端工作人员结合案件的案由、申请标的额、查控结果等预估案件执行情况,识别案件类型,批量细分,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2023年以来,该院结案平均用时缩短16天。并严把终结案件关口,实行恢复案件前局领导审批制,减少因违规终本、随意终本、违规终结导致的恢复案件数量上升,2023年恢复执行案件立案同比下降8.9%。
在执转破稳底盘上下真功
“张某,你所申请执行的三明市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有十余件案件在我院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经我院穷尽执行措施,未发现该公司名下有财产可供执行,目前所有案件均已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你是否需要将该公司移送执行转破产审查?” “如果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我同意移送执行转破产审查,希望通过破产程序能够实现债权的部分清偿。”

针对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该院在执行立案首次约谈时,对可能符合破产条件的被执行人,先行征询申请执行人是否申请执转破的意见,经有关当事人同意后及时将案件移送破产程序。同时,进一步优化“执转破”审查程序,将执行阶段已完成的财产查控结果、评估结论及处置结果的行为效力延续至破产程序,无需再次启动相关程序,避免重复劳动。针对被执行人为有发展潜力和经营价值的企业,该院以提示或引导申请执行人提出破产重整或破产和解的方式,促进巩固市场主体,最大化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通过“执转破”程序,让尚未进入诉讼、执行程序的潜在债权人以申报债权的方式在破产程序中一并得到清偿,实现诉源、执源双下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