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党建引领多元聚力,普法强基有“智”更有“质”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王岩


为全面提升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质效,红河州蒙自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在普法全覆盖、强基促提升、补短板强弱项等方面合力攻坚,推动专项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截至2023年11月下旬,全市刑事发案数立案同比下降16.05%;信访件数同比下降4.8%;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2.31%。

党建引领聚合力激发普法新动

全市各级党组织思想高度统一,将专项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同部署、同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普法工作机制。

组建机构发动。成立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和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司法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级36个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和宣传组,为顺利推进专项普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会议调度推动。市委常委会2次专题研究部署专项普法工作,市委书记对专项行动作出批示,市长对专项行动提出具体要求,为工作推进指明方向;市委政法委书记多次组织各职能部门召开专项普法工作调度会,主动“把脉问诊”“对症开方”,以问题为导向,点对点安排,一对一交办,每个问题均由主责部门、专项普法工作队组长、属地责任单位、责任人形成合力共同抓好问题整改,保障全市专项普法工作扎实推进、短板销号、问题清零。

组建队伍带动。按照省、州工作要求,市委政法委及市级政法单位主要领导对全市13个乡镇(街道)包联负责,从全市政法单位、行政执法部门、律师事务所等部门中选取法制业务骨干,建立70人的普法人才库,抽调全市124人组建13个普法工作队。为不断提升基层普法队伍的专业性和战斗力,市级层面组织开展“法治大讲堂”3期,行管部门、乡镇(街道)共组织各级普法队员开展培训156场次,培训人数达8千余人次。

巡回指导驱动。采用“1+1+4”模式,推行“四字决”进行巡回指导。“1+1+4”,即1个省州指导组,1个市级指导组、乡镇4个督导组。“四字决”,即“讲”“听”“看”“研”。省州指导组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讲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法律法规、听汇报、看台账、调研座谈、现场调度等方式深入各乡镇(街道)、部门开展督导检查、调研指导共70余次。

多元协作齐发力跑出普法“加速度”

多元参与联动。全面整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公职)律师、行政执法人员、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等专业力量和普法志愿者、民间文艺团体、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组织物业公司、美团外卖、保安公司等行业员工组建“蒙城义警”“苗乡义警”“榴乡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还组建了“咪哆啋红色宣讲队”“花木兰”“朵朵花”“青凝蒙”“银发志愿者”等定向服务特殊群体志愿队伍8支,进一步夯实打造蒙自市专项普法品牌的人员队伍力量。

分类施策行动。坚持分类施策、上下联动、专群结合、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作用,以“万名政法干警进万村”为抓手,并通过加强网格员、调解员、治保员等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学得懂法、用得了法、讲得通法的普法队伍,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及普法志愿者队伍作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普法格局。针对矛盾纠纷调解,将“三官一律”入网格,切实把高效便民的法治服务直接输送到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之处。针对重点对象及特殊群体,通过“咪哆啋红色宣讲队”“花木兰”“朵朵花”“青凝蒙”“银发志愿者”等定向服务特殊群体志愿队开展“拉网式”摸排,动态精准排查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充分发挥公安治安作用,加强对重点人群、弱势群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落实精准普法和稳控措施,做到应管尽管,绝不漏控。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6轮摸排,召开重点对象专题研判会12次。针对社会面整体防控,市公安局深入开展“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行动,通过“蒙城义警”“苗乡义警”“榴乡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形成覆盖全市的治安防范网络,实现“警民大联动、社会大治理、平安大提升”。今年以来,共协助清查流动人口1万余人次、清查行业场所3000余家次,制止打架斗殴100余起,协助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

观摩评比促动。组织政法单位负责人、普法工作组组长、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等40余人现场观摩观澜街道青云社区、草坝镇新沟村委会、鸣鹫镇开展普法专项行动的创新举措、实践做法、典型经验,通过听讲解、查看档案台账资料的方式,详细了解专项普法工作经验和下沉普法成果;在鸣鹫镇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表扬先进,点评后进,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评促干”,进一步将专项行动落深落细落实。

精准普法亮新招落地有声见实效

紧紧围绕“普什么、怎么普”两个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时段的实际需求,区分层次逐级开展专项普法业务培训。通过茶话会、坝院会、文艺普法、“夜间课堂”“开学第一课”“彝家小院”普法夜校等多元普法形式,开展务工人员专项普法活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关爱妇女专项普法活动、关爱老年人专项普法活动。通过“以案释法”“巡回法庭”“模拟法庭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前置性、防范性普法宣传,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找到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话题,让普法工作从面对面到心连心。

立足群众普法需要,结合普法对象分类特点,梳理制定初中以下文化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农村矛盾纠纷、校园、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基层社会治理6个“普法套餐”,促进普法工作由“漫灌”向“滴灌”转变。

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大力推动开展“见义勇为”“蒙自好人”“平安学校”“和美乡村”“文明家庭”等推荐、创建、评比、宣传工作,最大限度释放出各自活力,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融入法治建设,融入日常工作、融入群众生活,融人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渗透进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最终实现法治文化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模式。

自专项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开展法治宣讲405场次,普法宣传活动8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万余份。打造了鸣鹫“733”普法模式、“快递送法”“普法音频大礼包”“赶集日普法”“普法强基·法治大讲堂”“检教共建 法护成长”“蒙检普法小课堂”“蒙自公安所长说反诈”“石榴云共享法庭”延伸普法、守护“朵朵花”等众多普法品牌,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不断增强,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