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劳动人事纠纷“预防、定责、化解、巩固”四步工作法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是全国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乡镇,先后引进各类企业40余家,创设劳务派遣公司21家,年转移输出劳动力1.5万人,带动1万余人就业。由于务工人员数量较多、劳动关系复杂,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工伤待遇等方面问题引发的纠纷易发。闽宁镇经过实践探索出劳动人事纠纷“预防、定责、化解、巩固”四步工作法,有效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普法在先、防范在早,源头预防做好第一步
镇政府联合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定期组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法律顾问等深入辖区用工企业开展实地巡查和普法宣传,核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用工备案等情况,督促用人单位合法用工,推动用工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升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从源头预防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的发生。镇综治中心每周召开联席会议,会商解决上级交办件、村“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站上报件、群众来访诉求件,并定期组织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会会员等力量赴村组开展劳动人事纠纷法律宣讲、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村民家门口。
摸清底数、分析研判,夯基明责做好第二步
推行“警格+网格”工作模式,将村(社区)民警纳入89个网格中,通过入户摸排、日常走访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掌握因欠薪、工伤、社会保险缴纳、劳动合同签订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实现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镇综治中心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分析研判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形势,并建立“三级”预警工作制度,对简易“蓝色”低等风险劳动人事矛盾纠纷,以村组为单位集中登记移交“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站化解;对疑难复杂“黄色”中等风险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定向转交镇综治中心调处化解;对重大“红色”高等风险劳动人事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
法理融合、在线服务,多元化解做好第三步
坚持“调解先行”原则,依托“小燕调解室”,整合吸纳法院、公安、人社等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劳动人事矛盾纠纷专业调解队伍,组织退役军人服务队、妇联等力量组成第三方劳动人事矛盾纠纷调处队伍,法理融合共同参与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将劳动人事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充分运用“互联网+调解”模式,开通“乡音热线”,畅通“12348”维权热线,推行“移动微法庭”等线上调解平台,引导群众线上调解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在线申请法律援助,推动劳动人事矛盾纠纷“掌上办”,满足群众对劳动人事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需求。
日常回访、事心双解,巩固成效做好第四步
紧盯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疑难杂症”,严格落实“回访”工作制度。电话回访,针对调解成功的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结案后1-3个工作日内电话回访,及时全面了解当事人思想状况,严防纠纷反弹、回流。上门回访,针对电话回访发现未履行协议或对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处理结果不满意等情况,上门主动跟踪回访,通过互拉家常、讲解案例、心理疏导等形式调处化解矛盾事项、调理疏导纠纷心结,实现“事心双调”,促进“案结事了”。督办回访,针对调解无果、一次性未能化解等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发送督办函、包案领导带案下访督办,督促责任单位限时化解并回复纠纷办理情况推动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彻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