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村镇就地解纷“三剂良方”工作法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张敏
近年来,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党委围绕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工作目标,用好队伍、机制、文化“三剂良方”,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
用好三支队伍,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有力量
聚焦控源头、凝合力、解民忧,建强党员先锋队、法律明白人、兼职智囊团三支队伍,不断壮大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建强党员服务先锋队。建立区、镇、村、农户四级党建联络员工作机制,实行“党支部+网格”包片模式,建立35个网格党小组,选派460名党建联络员联系农户家庭,实现党员包片全覆盖。党建联络员每月开展摸排,定期上门谈心,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建强法治队伍生力军。整合驻村民警、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138人组成专业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提出专业处置建议。近三年来,调处矛盾纠纷成功率100%。建强评理说事智囊团。在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基础上,引导村“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114人加入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发挥身份优势和方言优势,拉近群众距离,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
用好三项机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有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思路,持续探索化解矛盾纠纷新模式。重心前移主动“排”。落实“日排查、周汇总”矛盾排查机制,网格员、党建联络员定期走访群众,及时发现问题。结合村民榕树下围谈的生活习惯,创新榕树警务工作法,现场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综合研判有效“防”。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实行“周通报、月调度”会商研判机制,分析背后原因,研判发展趋势,分级分类采取措施,精准消除矛盾隐患。精准施策多元“调”。整合村、镇、区三级力量联合调处,按照矛盾纠纷化解难易程度,逐级启动调解机制,首次由人民调解员、驻村民警、网格员、村干部开展一级调解;未化解的,由乡贤、律师、法律明白人加入进行二级调解;仍调解不成功或多次投诉、信访的,启动三级调解,由镇领导主持,邀请职能部门和人民法庭、检察室、司法所参与,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用好特色文化,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有办法
石山镇注重用好具有当地特色的家风文化、乡贤文化、民谣文化,将道德风尚和法治意识融入群众生活,注入群众内心,增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有效性。用好家风文化讲情理。石山地区群众十分注重家风家训传承,石山镇收集整理出106条家风家训,在化解家事矛盾、邻里纠纷中运用家风家训蕴含的和睦乡里、戒斗息诉理念熏陶双方,讲透情理。用好乡贤文化明事理。建立乡贤说事工作机制,设置乡贤说事室,每周安排人员值班,接待来访群众,化解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和事关乡村和谐稳定的“大事儿”。用好民谣文化唱法理。石山民谣有300多年历史,群众喜闻乐见。石山镇引导民间艺人和民歌爱好者将法律知识、人民调解内容等写入歌词,创作了《调解山歌》《说信访》等17首法治民谣,通过广泛传唱,增强群众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依法调处矛盾纠纷成为群众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