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创新“三话”工作模式 推动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王岩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坚持强基导向,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化解在基层。越州中心法庭作为麒麟区人民法院唯一派出法庭,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为依托,通过开展麒法夜“话”、联动网格“话”、力量多元“话”等系列工作措施,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乡村集市、辖区企业,实现百姓说事、网格说理、法官说法,推动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麒法夜

下沉送法服务

为更好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越州中心法庭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创新开展“普法强基·麒法夜话”系列活动,切实增强乡村司法资源供给,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夜话入村,话出乡风文明新气象。从乡镇市集到田间地头,从社区广场到村民家中,越州中心法庭干警每周利用村民晚饭后的闲暇时间,到辖区村(社)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与村民“聊夜话,讲法律”,针对乡村多发的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酒驾醉驾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重点普及,讲述典型案例,向村民发放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反有组织犯罪、防诈骗等宣传手册,一对一为村民答疑解惑。2023年以来,到辖区村(社)开展“麒法夜话”普法活动20场,普法受众1560余人,切实打通乡村普法“最后一公里”,将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精准送到群众身边、植根群众心里。

夜话进企,话出平安务工新台阶。越州中心法庭抓住春节、中秋、国庆等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时间节点,与村(社)、企业联动开展送法进企活动5次,为保障务工人员权益及改善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一方面,针对务工人员最关心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伤维权、工资支付等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务工人员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另一方面,对企业安全生产、买卖合同、劳务合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进行重点讲解,督促企业规范相关制度,助力劳资双方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务关系,减少劳务纠纷,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夜话解纷,话出基层治理新良方。越州中心法庭依托所辖三个乡镇已有的网格员管理群、工作群,对辖区38个村(社)建“群”入“网”,及时收集、反馈诉源信息,与当地调解员合力开展法治宣传、诉前解纷工作,做深做实诉源治理。针对村(社)多发的家事案件、邻里纠纷案件,越州中心法庭积极开展巡回调解,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相结合,现场调查了解情况,耐心释法说理,调解中向案件当事人普法,调解后向当地群众普法,2023年以来,巡回审理、巡回调解47场,旁听人员达1580余人次,相关纠纷都得到圆满解决,充分发挥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普法效果,获得了群众的理解与好评。

联动网格

前移解纷阵地

越州中心法庭下辖三个镇、38个村(社区)、辖区人口32万。法庭通过开展建“群”入“网”工作,三名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均加入辖区38个村(社区)的微信群,群内人员涵盖村主要领导、综治办主任、妇女主任、网格员、调解员等,形成“民有所托,网有所应”的纠纷解决联动网格。

拉网排查。法庭联动网格工作人员从身边摸排信息并提供法律咨询,“一人反应,多人响应”,面对纠纷苗头及时发现并扑灭,止矛盾纠纷于未发。

线上速解。对群众在线上反馈的矛盾纠纷,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法官指导下立即开展线上调解工作,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远程推送司法确认。对于辖区矿产企业偶发的群体性讨薪纠纷,网格快速发动、妥善化解。

网格维稳。与辖区三个乡镇派出所及综治办形成案件信息共享机制,为特殊、敏感案件及重、特大案件的化解赢得更多纠纷时机,共同做好特殊人群的引导、安抚、稳控工作,从源头上防止矛盾激化。

主体多元

凸显解纷成效

法庭与辖区内12家共治单位建立委派、委托调解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动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主动参与调解,增强多元解纷主体实力,形成多元解纷“融合器”。

线下因地制宜解纷渠道。法庭指导“乡贤理事会”制定议事规则,协助德高望重的村长、族长调处纠纷,让小事就地化解,同时培育基层调解品牌——“张四友老兵调解室”,积极指导特色调解室调处案件,着力打造无讼社区。

线上一路畅通解纷通道。各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均设立在线调解点,法庭指导调解主体熟悉运用在线调解平台,充分发挥“小点接大网”的功能,使“在线沟通、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形成纠纷化解工作闭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