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束河:用“心”描绘基层好“枫”景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李军
“你好,我遇到了一件事,需要你们的帮助。”
“好的,请往调解室,我们坐下谈。”一大早,云南省束河司法所内的“马锅头”调解室就有群众前来寻求解决问题,调解室墙上的“调解化解人民忧愁,耐心疏导公平公正”宣传语让人从内心感受到温暖和平静。
不久后,当事人走出调解室,长舒一口气。“这件事困扰我很久了,一直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来‘马锅头’调解室,为我下一步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这件事总算有些眉目了。”当事人对这次调解体验比较满意。
具有民族特色的“马锅头”调解室
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绵延盘旋。在滇藏茶马古道的交通路线上,丽江处于一个中转的位置,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区域性的集市。束河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
马锅头是“茶马古道”上马帮的首领,他们行走在艰险神秘的茶马古道,探知前路风险,后顾马帮生活,是响当当的铁胆英雄。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其明辩是非的勇气和智慧,马锅头是“信义”与“智勇”的化身,与公平公正的司法信念相契合,这就是“马锅头”调解室的由来。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三件事”,古城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古城化,将“枫桥经验”与民族地区多元解纷工作深度融合,在多方的支持和关心下,于2023年9月成立创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束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马锅头”调解室。
“马锅头”调解室是全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一个缩影,调解室不仅整合了基层的综治中心、旅游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强有力的法治队伍力量,调解室还根据束河辖区的矛盾纠纷类型的实际情况积极吸纳了各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明白人”“一村一社”法律顾问、“五老”调解员等基层综治队伍力量。积极探索“民族特色+多方联动”“1+2+N”的调解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把矛盾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打造民族纠纷多元解纷的“前沿阵地”,构建民族团结的“坚实堡垒”,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在哪里,法律服务就提供到哪里,守护民族团结之花在古城常开长盛。
遇事“有招”,多元解纷
对于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马锅头”调解室会“对症下药”,选派契合的调解员进行调解。“涉旅纠纷,我们司法所会与派出所一起联动调解,这样的调解成功率比较高。邻里纠纷、婚姻纠纷我们会选派社区里的‘法律明白人’和长期生活在村子里的‘五老’调解员一起进行调解,这样可以避免语言不通的情况,减少当事人的抵触心理。”束河司法所所长和万娟介绍。
曾有白沙镇文海村一村民在束河街道普济村务工意外身亡的案件让和万娟印象深刻。因此人是家中独子,父母亲已年迈,母亲70多岁,父亲80多岁瘫痪在床,无配偶子女,情况特殊。“马锅头”调解室采用上门开庭的方式,将赔偿金交到其父母手上。“按照正规流程,其父母应到司法所签订人民调解协议,再到法庭参加司法确认,但这样的做法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上门服务,与其父母将事情说清楚,开设了巡回法庭。”和万娟说,巡回法庭也是一个普法教育的过程,当时很多村民都直观地认识了法律法规。
“马锅头”调解室调解过不少婚姻纠纷,曾有一对夫妻因男方把夫妻共同存款在未告知女方的情况下私自借给朋友,男方朋友投资失败没有偿还借款而引发了婚姻纠纷。“马锅头”调解室介入后,对男方及男方的朋友进行普法教育,并现场签订合理的还款协议。“在一个家庭濒临破碎的情况下,因‘马锅头’调解室的介入而又破镜重圆,家庭矛盾能得到化解,我觉得挺暖心的。”和万娟说。
束河古镇是旅拍热门取景地,涉旅纠纷不少。有名当事人与朋友在束河古镇合伙开了一家婚纱摄影店,由于当事人父亲生病需要做手术,当事人想要撤股拿钱给父亲治病,而合伙人不同意当事人退股,从而引发了纠纷。在司法所与派出所介入调解后,合伙人同意当事人退股。“我的治病钱有着落了,真的非常谢谢你们。”矛盾顺利调解后,当事人的父亲给“马锅头”调解室送来了锦旗。
“作为一名合格的调解员,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不管任何时候都要冷静地调解矛盾纠纷。”和万娟表示,“马锅头”调解室是基层综合治理创新的司法实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特色实践;是调解矛盾纠纷的地方,也是贴近人民群众的普法宣传阵地。“今后,我们‘马锅头’调解室的调解员会继续弘扬马帮‘闯、韧、和、谋’的精神,不畏风雨,勇挑重担,主动担负起新时代司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