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边境市域社会治理“保山样板”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王岩
启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工作以来,云南省保山市完善体系、提升能力、夯实基础,着力打造边境市域社会治理“保山样板”。目前,保山市对照工作指引任务完成率87.5%;特色指引10项已全部完成。
紧扣指标体系
精准发力系统布局高位推进
保山市将73项指标208项具体工作分解至市、县、乡、村四级65家职能部门,构建权责明晰的目标管理体系;组建人才专家库,设立“法律专家服务站”127个,构建“互联互动”的规范运行体系;召开五县(市、区)现场观摩点评会,构建“压茬推进”的项目攻坚体系;坚持共治共享,划分“全科网格”9199个,上线运行“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构建“精准精细”的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四双工作法”,保山市制定城市社区“需求清单”624个、“项目清单”330个,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构建“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组建社会服务组织118个、女子调解队530支、志愿服务队2516支32.6万人,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织密社会治安防控“八张网”,完成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打掉涉黑涉恶组织团伙44个,提升治安管控能力;颁布实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6部地方性法规,实现“一村(居)一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措施127条,为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保障发展能力;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创建“无发案小区(村社)”361个,建成“智慧小区”182个,研发实战模型14个,增强预警预防本领,从提升破案率向降低发案率转变,提升智治支撑能力。同时,保山市健全家庭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隐患排查预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命案防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五项机制”,落实“三个亲自工作法”、创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四步法”、建立专门教育学校、组建“4.19”工作专班,确保精准排查防遗漏、精准研判防延误、精准调处防上交、精准稳控防激化、精准保护防出事。
坚持问题导向
实事求是创新探索成效明显
把传统习俗、民族特色与国家法律、时代要求相融合,保山市部署全市843个村、111个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导乡镇(街道)严格审核备案,重塑基层自治规则,并就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相关经验在全国第七次推进会上书面交流。
2018年起,将家庭安全作为风险防范源头工程,保山市全面推行“以家庭为对象,排查矛盾隐患,确定风险等级,逐级包保化解”的家庭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结合“四个专项行动”,在“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中研发“关爱服务家庭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等特色模块,实现实时监测、科学预警、管理服务。目前,保山市动态开展家庭安全风险评估69.42万户。
此外,保山市成立28支“强边固防突击队”驰援边境,动员干群4000余人,布设巡防卡点430个,管住人、管住村、管住事、管住证、管住边;建成物理拦阻设施153公里,抵边联防所41个,实现170公里边境线技防全覆盖;构建立体化、智能化、实战化、可成长的技防智能感知体系。
保山市严督实导提升满意度,全市总体刑事案、盗抢骗案等案件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