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乐陵:“有一说一” 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治理难题
来源:德州政法 编辑:李军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近年来,为了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乐陵市大孙乡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实际情况,形成“有一说一”特色经验,层级化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三个有”机制,提供矛调“新模式”
一是有组织领导。大孙乡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以党委书记为召集人,14个管区、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联席会议成员具体负责,部门、行业、社会联动配合,“乡、管区、村”三级发力的组织体系。二是有专业力量。针对当前社会结构多样性、利益诉求差异性、社会关系复杂性的特征,为确保矛盾纠纷样样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大孙乡组建了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农业执法等专业性调解力量进驻矛调中心,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三是有制度保障。探索建立“所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健全了“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规程、调处规则、调解员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了大孙乡特色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有序进行。

强化“三个一”举措,打造矛调“新格局”
实现“一体化”部门联动。在矛调中心设立一窗受理、信访诉求、法律援助、领域纠纷、民生服务、营商环境等服务窗口,完善首问负责、情况报告、分类办理、动态监管、协调联动等配套制度,政法、信访、民政、司法等8个部门,通过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联合化解矛盾纠纷。完善“一窗口”闭环办理。探索“点单、派单、晒单、督单、评单”工作模式,完善“业务受理—分流转办—过程跟进—定期督办—结果回复—群众评价”闭环工作机制,推动业务办理一环紧扣一环。打造“一张网”综合治理。配备29名专职网格员分管“网格E通”平台,完善“微连心”报事、分流转派、现场处理等工作流程,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一网通办”。

搭建“两个说”平台,谋划矛调“新动能”
线上随时可以“说”,线上除12345市民热线外,另设民生专线,由班子成员带队,包村干部担任诉求收集员,“7×24小时”不间断接听办理。利用微信群等渠道搜集群众诉求。目前,共建立微信群、网格群40余个,接听群众来电1000余次。线下随地可以“说”,采用“网格员+村民党员”模式,网格员负责诉求上达、事项代办等工作;包村干部、村两委、村内党员坚持每周到村走访收集民情,工作人员定期到行政村办公室值班,倾听群众诉求。

坚持“两个一”调处,实现矛调“新成果”
品牌调解扎根一线,吸收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体参与,成立“和事佬”品牌调解工作室,每村选派2—3名人民调解员靠上调处,从法理情角度,向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抓亲情、解症结,最大限度争取案结事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今年以来,累计选派人民调解员96人次,有效调解纠纷21件。行政、司法调解服务一线,针对诉求工单中涉及乡政府职能问题,整合分管领导、科室、相关管区资源,加强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共同参与到热线诉求调解中,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实现从“分散办”到“集中调”转变。针对诉求工单涉法涉诉问题,乡司法所指导当事人通过仲裁、复议、诉讼等手段进行维权,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诉求。目前,累计提供法律服务140余次。
乐陵市大孙乡推广“有一说一”治理模式,把推进治重化积与加强溯源能力结合起来,坚持末端治理、过程优化、源头调解一体推进,2023年群众诉求满意率在乐陵市位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