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四手联弹”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来源:云南政法 编辑:王岩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红河州建水县委政法委立足于“当下改”与“长久立”,实践探索出以强队伍优举措为先手、浓氛围强感召为辅手、排风险除隐患为推手、解民忧惠民生为抓手,营造出“四手联弹”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新局面,勾勒出普法强基执“妙笔”基层治理齐“生花”的生动画卷。
以队伍举措为“先手”,奏响专项行动“前奏曲”
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创建出涵盖农业、教育、医疗、司法、民政、信访等部门普法人才库,从政法单位与执法部门抽调56人组建14个县级普法工作队,动员137名专、公职律师组成普法讲师团,培训选拔出1345名人民调解员、专兼职网格员1670人、普法志愿者888人、法律“明白人”775人组成公益普法力量,形成职业普法队伍、专业普法队伍与志愿普法队伍互动互补互助的局面。
采取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等“七进入”模式,针对普法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量身制定50余项普法清单,打造出专属普法“课程表”,甄选出100余个群众所见所闻的以案释法教材,先后为14个乡镇、155个村(社区)、280余所学校、10余家企业量身定制出400多份“个性化”普法清单,先后开展专项普法700多场次,发放普法宣传品20余万份,受教人群25多万人次,让普法“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为群众打造出一支“常驻身边、服务高效”的法律宣讲服务队,确保了人民群众对应知欲知而未知的法律法规应知尽知、应会尽会、应守尽守。
以强感召为“辅手”,奏响文化熏陶“协奏曲”
针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乐于消遣的网络空间和基于实践的行为空间,创新实践出沉浸式、娱乐式、感召式的普法氛围营造新路子,使“有限”阵地发挥出“无限”效能。在县城区原法治文化公园的基础上,赋予一石一柱、一廊一观、一园一景普法功能,在旅游景区及古城区打造“法治文化墙”与“法治文化小巷”,分别在重要交通枢纽、重点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醒目位置,进行“吸睛式”氛围营造,形成人在普法氛围中、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沉浸式”普法环境。
紧贴人民群众在数字时代对普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整合智能法律机器人、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法律服务网等资源,借助“两微一端”创新推出公安讲法微视频、法官释法微短剧、检察官说法微动画、律师普法微课堂等“指尖”课堂,打造出公众乐于接受、喜于参与且无地域、时空限制的普法网络空间,使群众在网上休闲娱乐时即可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滋养。鉴于建水县根植于儒家文化宝地,探索出法治与儒学相结合的新路子,打造出儒法结合的特色法治文化品牌,使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中,不知不觉接受法治文化滋养、自然而然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润物无声中提升法治素养。
以排隐患为“推手”,奏响安保维稳“进行曲”
聚焦邻里纠纷、土地纠纷、资源纠纷、劳务纠纷、权益保障等矛盾纠纷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探索出县、乡、村(社区)、网格员“五级联动矛盾纠纷动态摸排机制”,通过建立完善1个县级矛盾纠纷大调处中心、14个乡镇矛盾调处中心、155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培选1345名人民调解员,构建成“四级”调处体系,以“双管齐下”的方法,使普法宣教成为提升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法治素养的重要渠道,把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转化为普法宣教的“实践课堂”,通过面对面讲法、以案释法、据事说法等方式,针对性向双方当事人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包保化解,在争取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讲解其依法化解过程、宣讲其用法调处成效。
紧盯命案防控、矛盾纠纷、未成年犯罪、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等13个社会稳定“隐患点”,建立县、乡、村、组“四级”风险防控信息共享制度,创建定期与不定期隐患摸排研判机制,对摸排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采用研判联席、逐级联调、分流联处、落实联保“四联”机制,有效强化了风险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解决的源头治理能力。常态化运行重大敏感警情快接快处警务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共检查民爆企业、烟花爆竹单位、涉危单位等149家次,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住了不安全因素,形成“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稳定一方”的普法效应和治理成效。
以解民忧为“抓手”,奏响法治为民“主题曲”
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为抓手,完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救助等机制,采用“组团式”走访、“清单式”问需、“靶向式”解难、“上门式”服务的方式,第一时间掌握普法对象的法律常识所需、法律认知所惑、法律援助所诉等第一手资料,并采取现场答疑、解惑、解难等普法方法,使群众从心里和情感上自愿接受普法知识、自觉增强法治素养。常态化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实践探索出“农工产业链+法律服务链”的法治服务,大力推行“互联网+”与手机APP法治服务,搭建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等“云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针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员、单亲家庭、务工群体、未成年人等26类易产生民事法律援助人群,在刑事诉讼中因7种原因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员,采取定期、定点与不定期上门服务的方式,组织专题普法宣讲、重点人群深入讲、下乡入户专门讲、专职律师重点讲等方式广而告之法律援助内容、对象和条件,通过建强固定法律援助站和构建移动法律援助站的方式,积极打造出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5个村、居(委会)公共法律服务站实体平台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治服务格局,达到“服务一件、普法一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