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调解助力扬“眉”顺气
来源:《长安》杂志 编辑:张敏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历经“大调解”“诉非衔接”“多元解纷”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衔接配套的“一核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在众多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中,调解工作是一种最广泛、最普及、最便捷的法律服务,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适逢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之际,记者前往眉山市实地调研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近距离感受枫桥薪火在眉山的传承绵延。
完善规章制度 让调解工作有法可依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眉山市始终坚持制度先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开展调解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为推进“大调解”工作,2009 年眉山市出台《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诉非衔接”工作机制。2017年出台《关于完善一核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深化诉源治理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此后又制定了《眉山市行政调解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2020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着重明确了行业调解、商事调解、律师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组织形式、法律地位和适用范围,为落实该条例,眉山市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若干政策的通知》,旨在支持个人调解工作室、社会公益服务类组织、律师、心理咨询师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支持专业性、行业性社会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发展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 优化一站式调解平台
通过诉讼解决矛盾纠纷成本高、时间长,结果也不一定能使双方满意。一站式调解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流程再造、机制创新,让群众需要寻求矛盾纠纷调解时摸得到门、找得到人、办得成事、只跑一次。
“欢迎来到彭山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之路从一句温暖的问候开始。走进通透明亮的办事大厅,咨询总台第一时间对来访群众进行引导分流,确保进门后有人接待,一对一全程服务。服务中心包括群众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多元化调解中心、社区矫正中心五个功能区,群众可以享受到联合接访、多元调处、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全链条服务。类似彭山区群众诉求服务中心这样的矛盾纠纷化解综合体已在全市铺开建设。
眉山市设立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解中心和市诉调对接中心,形成“双中心驱动”组织体系。各区县比照设立“双中心”,六个区县、每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区域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村一级设立调解室,初步构建起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纵向到底,县(区)级部门、行业、社会组织横向到边的调解体系。
矛调中心按照“重点部门联合入驻、一般部门联系入驻、涉事部门按需响应”模式,整合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群众接待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等,引入法院、司法行政、信访、住建多部门入驻,调解、仲裁、信访等多功能融入,提供集群众接待、纠纷调解、力量调配、心理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各级矛调中心紧密合作、加强案件层级流转,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调解服务。
为畅通诉调对接渠道,标准化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建设,集成服务资源,引入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在矛调中心调解成功的,双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或双方不愿意调解,案件递交给诉调对接中心进入诉讼程序,期间所有的材料都不需要重复准备,诉与非诉的衔接配合更顺畅。
利用专业力量 建强行业性调解组织
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是适应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专业化的要求。眉山市紧跟时代步伐,在纠纷较多或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领域探索建立医疗、金融、物业、保险、泡菜等行业调解委员会,形成覆盖重点行业专业领域、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法规范的高效便民调解工作新格局。
眉山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保调赔防诉”机制是眉山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一张亮眼“名片”。针对十分棘手的医疗矛盾纠纷,市委政法委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委联合制定《眉山市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统保结合机制方案》,按照统一保险方案、统一保险责任、统一工作步骤、统一保险价格、统一参加保险、统一调赔服务的“六统一”原则,在全市构建以医责险统保为基础的医疗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医调委通过推动全市统保、专业调解、调赔结合、预防风险、诉调对接,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按闹分赔”问题,公平公正、合理合法解决纠纷。
患者徐某的案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患方认为由于手术不彻底给自己造成身心伤害,因此向医院提出高额赔偿。眉山市医调委会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派出调解员与医患双方进行了沟通,但由于医患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差距太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在此情况下,调解员采取医患双方背对背的调解方法,一方面找患方及家属做思想工作,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医学专家的评估意见找医院进行沟通。调解员每天拿着厚厚的卷宗和资料穿梭于患方和院方之间,面对面协商,最终患方将诉求金额降到了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内,双方自愿签订了调解协议,这起医患纠纷就此画上句号。
积极动员各方 充实基层调解队伍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调解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从司法局退休的李大姐现在是东坡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的一名专职调解专家,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李大姐谈到自己的工作感受时真切地说道:“调解的过程充满酸甜苦辣,老百姓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走到法院门口,‘法结’易解‘心结’难消,有时通过司法手段得到判决后矛盾也不会消弭,进而出现一案多诉的情况,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提供了另一条可选择的路。”枫桥的桥架于现实之中,更应架于心灵之间。“调解员不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也要敏锐地观察当事人的心理情况,为他们提供一个情绪的发泄出口。”
调解员本身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代表,仁寿县矛盾调解中心调解员老郭从21岁开始扎根基层,是村里镇里有名的“和事佬”,邻里街坊闹矛盾了总爱找老郭话话事、评评理。老郭说起曾经调解的案件:“之前他们跑了好多地方都没能解决问题,我接手后首先约定不能无理取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分析事情本身的对错,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我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他们的心里抵触会小很多。”随后,老郭摊开一本记得满满的《人民调解实务》说道:“调解员还得不断学习,只有我们变得更专业才能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像这样的专职调解员在眉山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矛调中心都配备了两名以上,加之调解工作室等社会力量的参与,调解专业化队伍不断壮大。
依托科技赋能 提高调解工作效率
提升调解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模式,有助于高效解决群众“烦心事”。
走进彭山区公义镇综治中心,一块宽幅数字屏幕映入眼帘。大屏幕上,重点区域实况、村务村情、网格员处理案件进度等重要信息一目了然,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将实景尽收眼底,足不出户对大事小情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动态观察。依托微网格,网格员一日两巡,第一时间主动排查矛盾隐患,通过微信群上报给综治中心指挥平台,系统录入后形成直观数据图,所有网格员每周一在数字屏幕前集合召开研判会议,交流在走访过程中遇见的典型案例和网格员“随手调”情况,“一块屏治理”已成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
仁寿县矛盾调解中心正紧锣密鼓地布置数据共享工作,实现法院与矛调中心案件卷宗一键传送,让数据跑代替人跑,切实为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有效将问题解决在源头。
东坡区法院矛盾调解中心组建特邀调解员队伍,培养出一批如东坡区张成调解工作室、甘嬢嬢调解工作室等第三方参与诉前调解的社会组织。为提高分案效率,创新研发“智调助手”小程序,构建智能“抢单制”分案模式。导诉员将案件信息和工作要求录入系统,推送至对应的专业调解群组和综合组,由调解员进行“抢单”认领。系统通过“12368”热线实时发送短信,提醒案件成功选定信息等,调解员则通过“智调助手”查看案件详细信息并开展调解工作。若出现无人选案的情况,则自动按序指定由退休员额法官、律师等组成的综合组办理。同时,“智调助手”将适时提醒调解员在20天调解完结,30天内未调解完结将自动转立案,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当事人可随时在小程序上查看案件办理的进度,实现全流程智能管理。这种竞争性委派案件的智能模式,充分尊重调解员个人忙闲和专业特长,极大地调动了调解员的积极性。
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能会遇到不能参加现场调解的情况,东坡区法院专门设置网络调解室,通过视频设备与案件双方进行沟通,调解员利用手机和电脑开展“云调解”,当事人可以在线上进行签字确认,最大程度减轻了当事人诉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