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调禹顺•石榴花开” 三位一体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来源:新泰政法 编辑:张敏
禹村镇位于新泰市西南部,地处新泰市、泗水县、宁阳县三县(市)交界处,辖区有40个行政村,5.8万人口,其中回族村8个,人口1.2万,是全省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民族工作重点镇,社情民意复杂,矛盾纠纷多发,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近年来,禹村镇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围绕化解矛盾、维护团结,主动破题,以“枫调禹顺•石榴花开”平安品牌为引领,以平安协会为载体,创新“组织+化解+稳固”三位一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0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26件,引导走司法程序16件,化解多年缠访、重访、越级访老案积案8件,为群众挽回损失32万元,全镇矛盾纠纷实现逐年减少、满意度测评实现逐年提升、民风民意实现逐步向好;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意识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凝聚三方力量,强化组织架构
一是坚持党委统领。镇党委将矛盾纠纷调处纳入党政全局工作,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指挥中心,由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指挥长,成员涵盖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民政办、平安协会等13个单位科室负责人,发挥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指挥、协调、调解和信息中枢等作用。创新镇主要领导、分工领导、班子成员、诉求涉及领导及镇机关干部定人定期的“五人一案”接待方案;信访部门、包保领导、部门负责人、管区负责人及村居负责人定岗定责的“五级联动”调处方案;接解、分解、交解、处解、督解定性定量的“五个同步”化解方案,实现案结事了。
二是平安协会领航。镇党委、政府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吸收清真寺寺管会、驻地建筑公司等78家单位会员,部分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及市镇两级的人大代表等78名个人会员,成立镇平安协会及协会党支部。平安协会作为新型社会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化解矛盾纠纷22件,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5起。
三是协同部门力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制度,已召集司法、信访、公安、平安协会等部门单位集体会诊76次,就重大、敏感或具有民转刑风险的纠纷,提前介入,联合资源力量,共同施策化解。紧盯网络诈骗、土地确权、拆迁补偿等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出台6大类32项贴心服务清单,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服务群众更精心、精准。
创新三种模式,优化化解机制
一是风俗特色化解。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按照先“情”、再“理”、后“法”的步骤进行调处化解。挑选回族“阿訇”、地方乡贤等担任调解员,借乡土文化、用乡音乡情、靠乡土办法促成纠纷化解,特别是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化解成功率100%。以“乡镇、民族村两委推荐+法院、统战部、民宗局考核+法定程序任命”的形式,聘请2名少数民族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配合法官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增强当事人对判决结果的心理认同。
二是会所联动化解。建立“三会”(村委会、平安协会和清真寺寺管会)与公安派出所的联动化解矛盾机制,村委会负责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平安协会负责沟通协调;寺管会阿訇负责掌控公序良俗和宗教规仪;派出所民警负责把握政策法律方向;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衔接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良好局面。截止目前,通过“会所联动”成功化解土地、医患、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21起,有效减少辖区风险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三是协商议事化解。8个回族村全部建立“红石榴家”作为协商议事平台,对于涉及民生利益、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按照提出、审定、议事、公示、落实“五步议事”程序进行集中协商,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或专业性较强的协商事项,由村委会邀请平安协会、司法、信访、公安等相关人员,召开专题议事会研究商议。目前,已开展协商议事89次,成功化解村内道路、市场改造及民族村卫生室建设等事项17件。
把握三个环节,筑牢稳固根基
一是强化源头预防。把源头预防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重中之重,全镇划分85个网格,配备网格员(长)40名,吸纳网格志愿者85名,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责,落实“日巡查、日报告、周例会”工作制度,发动63名机关干部包网格联户,常态化走访联系群众,对排查出的小矛盾、小隐患等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提升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前期稳控处置能力。截止目前,通过网格发现矛盾隐患698起,化解696起,化解率99.7%。
二是深化接诉即办。对群众反映的诉求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跟进。依托镇信访接待中心,整合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平安协会等部门单位功能,实体化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同时按照“1+1+N”模式(1个村级调解中心、1个村级人民调解组织、N个镇级职能科室随叫随到),推进村级实体调解平台建设。组建调解委员会40个,吸收人民调解员6人,成立“红石榴调解工作室”42个,“红石榴志愿小队”42个,配合平安协会、职能部门开展调解工作,形成横纵到边、联动协同的调解网络,对群众矛盾纠纷能化解的立即化解,不能立即化解地做好解释工作,让矛盾纠纷稳控在当地。
三是延伸帮扶触角。积极协调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对家庭困难、生活贫困的群众进行帮扶救济,累计拨付救济专项资金82万元。发挥民族优势,协助少数民族村成立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流转土地4200亩,实现就业126人,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