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聚焦高质量发展 多元共治 以“合”促“和”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岩
关口前移解纠纷,多元共治促和谐。济宁市深入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建设,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构建以德为先、以和为贵、法德并济的社会治理体系。
多元止纷 “一站”到底
翻阅邹城市凫山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台账:邻里矛盾、物业纠纷、消费纠纷……调处事项不一而足,但绝大多数事项以“调处成功”收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凫山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置调解室、网格化服务管理办公室、信访接待室等多个功能调室,力求第一时间、第一地点高效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据了解,多数矛盾纠纷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环节便能有力化解,真正进入信访接待室的矛盾纠纷少之又少。
在泗水县杨柳镇“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多年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台账经历了“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中心从甫一建立到获得认可,群众慕名而来寻求矛盾调解,台账越做越厚;伴随中心作用发挥,和合理念深入人心,矛盾纠纷少了,台账又越做越薄。
“办案是本分,止纷是本事。”济宁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立足诉讼源头,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集司法辅助事务部、法律援助工作站、司法辅助事务托管中心、诉前调解委员会、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等5个机构于一体的多元解纷工作平台,把受理案件首先导入诉前调解平台,由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不再进入诉讼程序。2022年,该院诉前化解各类纠纷4213件,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数量同比下降15.48%,实现收案数量“三连降”,三年总降幅超过50%。
在济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为基层善治的“密码”。
“济宁推动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健全‘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工作体系,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信访矛盾化解等有效衔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以德为先、以和为贵、法德并济的社会治理体系。”济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姜元峰说。
目前,济宁市、县、乡三级全部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投入运行,全市建成“和为贵”调解室6531个。2022年,“和为贵”调解室共调解纠纷16250件,调解成功率99%以上。
共建共治 以“合”促“和”
社区治安巡逻、文明劝导、卫生清理、纠纷调解……这是邹城市钢山街道红星社区齐鲁时代花园小区“管得宽”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日常。从不解,到接纳,再到加入,这支成员20多人、平均年龄70岁的志愿队伍对手中这份“差事”乐此不疲。
在凫山街道铁西社区,基层党员干部、乡贤耆老、调解对象的亲朋好友,皆可成为矛盾调解员。每年,社区解决居民矛盾诉求百余件,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
泗水县充分利用“三所共建”、司法工作站、驻村律师等资源,调动村民代表、志愿者、社工等群体,打造集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矛盾摸排、民情反馈等为一体的“幸福食堂•法治小院”,带领村民学法用法,提高法治素养。
“坚持党建引领,巩固网格化服务阵地,凝聚共建共治合力。”姜元峰说。
近年来,济宁市推行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全市网格(小区)成立党支部1619个,推选楼栋长1.2万余名,1.3万余名党员纳入网格(小区)党支部管理,基层党组织链条进一步延伸。健全“网格呼叫、部门报到”机制,整合下沉综治、警务、城管、志愿服务等资源力量,组建网格联动工作队,努力把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吸附在网格、化解在萌芽状态。
此外,以考核为抓手做好劲往一处使的“乘法”。以邹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创新成立社会治理指挥部,将相关部门入驻人员纳入指挥部进行日常管理,平时和年度考核由指挥部负责,激励入驻人员人在心在、尽职尽责。
服务经济 兜底发展
“将矛盾纠纷防于未萌、止于未发,节约司法资源,兜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姜元峰说。
邹城市峄山镇大庄二村积极探索“党建+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创建了议事协商“和事堂”农村社会治理体系,被纳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据悉,该村连续30年无信访、无治安问题和刑事犯罪,也无拨打12345热线的举报投诉。村风正、民风淳,“无闲事挂心头”,全村齐心协力发展林果等产业。2022年,这个户籍人口不足700人的村庄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80万元。
靠前服务、多元解纷机制也惠及企业发展。济宁市检察院搭建企业重大法务风险防控中心,组建全市检察机关涉企法务风险防控服务专家团,建立涉企案件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注重在监督中促进纠纷解决。该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解决企业涉法问题140余项,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家营造健康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