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模式创新

清涧:彩虹行动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朱丽君


在清涧县秀延街道河西社区,范婶说事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为群众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在该县工业园区移民搬迁安置点,社区工厂让失业的巧娘家门口上岗……

近年来,清涧县创新实施彩虹行动工作法,以红色突出党建引领、橙色推进两业增收、青色增进民生福祉、绿色创建宜居环境、黄色强化考核机制、蓝色建立治理机制、紫色活跃社区文化,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共建共享新模式,彩虹桥打通了群众的幸福路

就业品牌拓宽致富路

秀延街道幸福嘉苑社区是榆林市南六县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小区,总人口19545483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如何将社区发展与实现群众就业结合?

我们以橙色推进两业增收,按照劳务输出一批、就近就业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开发一批,全力解决辖区零就业家庭再就业问题。”20241231日,清涧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贺东升说。

邀请南方企业家北上考察、帮助落地企业找订单”……清涧县借鉴南方经验发展社区工厂,通过租金减免、设施租赁、劳务培训等方式,引进一批涵盖食品加工、人工智能等含金量高的企业,为群众搭建再就业平台。

我们通过引进爱豆科技等企业带动就业增收258人;以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城市扬州市为主要输出渠道,外出务工1286人。秀延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瑞峰介绍,他们还设立了594个环卫、保安等公益性岗位。

记者走进幸福嘉苑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巧娘们正在红旗沟粉条加工厂包装粉条。上班时间灵活,工作家庭两不误”“能学手艺还能赚钱”……“巧娘们向记者讲述她们在家门口上班的便利。

从一名陕北农家妇女成长为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改改致富不忘桑梓情,在该社区开设工厂,累计带动300多名搬迁居民就业。

“2023年以来,我们针对留守妇女开展了美甲、美容等技能培训;近期新增零工驿站,带动就业36人。在幸福嘉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杜聪看来,彩虹行动让社区治理更协调。

范婶说事巧解百家忧

河西社区位于清涧县老城区。由于这里棚户区多、流动人口多,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如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有范婶,居民就安心!

54岁的河西社区居委会主任范素梅在该社区工作18年来,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等优势,每年累计解决居民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近200件,矛盾纠纷化解员成为她最出圈的角色。

为居民服务,就要敢于担当,遇到问题不回避!范素梅坦言,每当遇到居民有诉求时,她都会实地走访,做到对症下药。由于她擅长民事调解,辖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范婶

近年来,清涧县强化蓝色综合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范婶说事等矛盾纠纷调解模式,让社区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工作局面,为群众开好矛盾调解处方单

我们根据单位职能与党员干部特长,将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贺东升介绍,全县目前已形成网格内发现、反映、解决问题和反馈评价的系统链条,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

养育未来办好民生事

我家宝宝不爱说话,上早教课后性格开朗多了。在幸福嘉苑社区,居民刘志敏每天都要带着3岁的宝宝来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进行免费早期教育。

在这里,婴幼儿能接受专业的启蒙教育,家长能学会科学的养育知识。”20241230日,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的养育师王盼盼介绍,清涧县目前共引进5个养育中心,服务辖区婴幼儿近2万人。

除此之外,清涧县还以青色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开展四点半课堂,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设置午后时光读书吧、安装健身器材等,打造孩子成长乐园;以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为依托,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等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办好民生事,一老一少是关键。儿女不在身边,我感到身体不适就用手机智慧养老信息云平台寻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很快就把药送到家里,很暖心!秀延街道东阳社区独居老人李彩兰说。

如何在社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清涧县深化黄色监督,引导两代表一委员督查能力下沉,推进彩虹行动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坚持绿色生态,通过实施煤改气项目等工程,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展现紫色魅力,建设文化驿站等,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截至目前,清涧县共解决社区1586人就业,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1960次,解决民生诉求213件,排查化解邻里矛盾纠纷65起,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社区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路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