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模式创新

高密市注沟社区打造“清风和韵”乡村善治模式

来源:法治网    编辑:孙洪飞


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注沟社区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治”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辖区村庄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塑造清廉务实的政风、和善诚信的民风为主线,探索打造“清风和韵”乡村善治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清风和韵”+自治,夯实文明乡村基础面

充分挖掘传统乡土文化中家庭和睦、邻里友爱、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文化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结合移风易俗、婚姻家庭、志愿服务等内容,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弘扬公序良俗,推动实现柔性治理。成立一村一调解队伍,秉承“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调解理念,针对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织密社会治理网格,汲取刘氏家训中“清廉”“行善”“仁厚”等优良道德传统,积极宣传逄戈庄村网格员范夕溪、于世华、张治云和现役军人张文超奋勇灭火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先进事迹,以文化赋能、以榜样引领,共建邻里和谐家园。

“清风和韵”+法治,增强文明乡村引领力

传承刘墉故里“与人为善”良好家风和“清廉爱民”政德文化,打造“清爱议事厅”“老李工作室”等群众协商议事平台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引导群众形成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行动自觉。常态化开展“暖冬行动”“访问讲议”等主题走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了解社情民意,在推动问题解决中锤炼工作作风,在开展政策宣传中增强法治意识。坚持传统文化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将刘统勋、刘墉等当地历史名人的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法治教育宣传,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法治”赶大集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带动群众学法用法、积极参与基层依法治理,共同提升基层法治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清风和韵”+德治,传递文明乡村正能量

厚植“以文促治”“以文促安”土壤,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立足刘墉故里浓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清爱文化园”“高密名人家风馆”等特色教育基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增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用良好的道德风尚浸润乡村文明,以优良的社会风气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德治自律深入人心。组织村居、家庭和个人积极参加“美丽乡村”“文明家庭”“乡村好青年”“高密好人”等文明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引导群众向上向善、见贤思齐,推动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