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创新发展,高效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李帅
在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或挑战,这些问题或挑战正在影响我们经济,尤其是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城乡经济总量与收入差距显著;城乡产业结构区域差异明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差异较大,乡村人口流失与人才短缺等问题。为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与建立“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可以借鉴浙江“飞地经济”模式,要鼓励各地建立跨区域产业园区,推动欠发达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设立跨区域合作委员会,负责统筹跨区域产业园区的选址、土地使用审批、产业类别筛选、税收政策协调等事项,确保园区项目快速落地并长期稳定运营。同时,引入“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优惠方面提供支持,园区内部的企业由市场机制引导,引入环保要求严格的农业加工、冷链物流、农产品仓储等产业。通过市场化的项目招标和运作机制,提高跨区域产业园区的管理效率,降低政府资金负担。
二是鼓励乡村特色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针对不同区域的特色产业和产品,通过引入电商平台和推广订单农业等措施,实现乡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产品价值提升。例如,可以建议政府机构联合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台设立电商孵化中心,提供一站式电商服务,包括培训、产品包装设计、直播策划等。孵化中心与当地合作社和农户联动,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电商实操课程,帮助乡村掌握直播带货和网络营销技巧,将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同时,建议引入城乡产业链金融支持,在地方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下,为特色产业提供“订单融资”金融支持。农户和合作社在签订订单后可凭订单合同申请贷款,以低息或无息贷款解决生产中的资金问题。合作社还可以和银行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农业设备购置、农产品存储和加工,保障乡村生产的资金链持续性。
三是促进城乡生态与文化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建议强化区域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生态资源,推进“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例如,各地可以创建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和节庆活动,鼓励城乡与旅行社合作,围绕重要节庆日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特色节庆活动,提供当地美食、传统手工艺展示、农产品展销等项目,让游客体验地道的当地乡村文化。在周末、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由旅行社设计“深度体验”路线,吸引城乡居民周末短途旅游和假期旅行。此外,建议建立城乡旅游合作社,由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乡村集体牵头,联合企业、村民和农户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运作,村集体、农户和社会资本可共同持股,形成股份收益分配、信息透明的收益分配机制,调动村民和各方合作者的积极性。
四是设立“乡村创业扶持基金”吸引和留住返乡人才。可以设立“乡村创业扶持基金”或“乡村创业扶持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税收优惠和资源支持,降低创业者的资金门槛,确保返乡创业者在农业、民宿、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创业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与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推出“农创贷”专项产品,为返乡创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该贷款优先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种养殖、特色民宿等领域。在基金支持的基础上引入“创业风险保障”,为创业者提供保险,覆盖因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导致的经营损失。通过政府补贴或基金兜底的方式,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必要的保障,降低创业风险。
此外,可以探索建立“创业导师+市场对接”机制,邀请成功企业家和农业专家,为返乡创业者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同时构建市场对接平台,将乡村创业项目与市场资源连接起来。设立“城乡对接”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的城乡供需对接会,让返乡创业者直接与大型企业、超市、电商平台对接,打通销路,帮助创业项目快速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