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模式创新

调解矛盾纠纷案件1635宗 汕尾陆丰打造三级社会治理平台


党群关系愈发密切、邻里之间更加和睦、社会氛围日益和谐……近年来,广东汕尾陆丰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市、镇、村三级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体,推动逐步形成了具有陆丰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2年,陆丰全市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案件1635宗,初步形成了村级“前哨所”、镇级“主阵地”和县级“终点站”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2022年6月,包工头蒋某来到陆丰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超市反映情况,称建筑公司老板邹某拖欠他1700万元工程款。

调解超市迅速组织开展调查。经初步了解后,工作组发现,双方对金额及工程量的计算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均无法拿出实际数据,所有的纠纷金额只停留在口头,调解难度较大。最终,工作经验丰富的曾长裕和陈征两位调解员被指派负责此案。

接到任务后,调解员全面接触双方当事人,进行谈心、宣传法律法规等一系列调解措施,将双方从对立对抗引导到愿意坐下和气协商。在经过20多场调解后,双方一致确认拖欠蒋某800万元债务,对于其他有争议部分,则同意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最终,一场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以双方握手言和结束。

去年以来,陆丰市以实现“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健全协调机制,将公、检、法、司、人社、民政、住建等部门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并在社会治理中心内打造陆丰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超市,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县域内。

作为县级中心,陆丰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超市重点承接“疑难杂案”,特别是一些跨区域、跨部门、案情复杂和久拖不决的案件,由矛盾调解超市召集相关部门共同研判,定权定责,打通职能壁垒,形成部门合力,有力破解群众不知向谁求助和部门之间力量分散的难题。

“民情地图”让“格”中事“格”中办

“感谢网格员和政府,帮了我们家大忙。”陆丰市金厢镇望尧村村民彭色钦因生病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网格员上门走访后,立即把他的家庭情况上传至“民情地图”。相关部门接到联勤指挥中心分拨的指令后,通过“绿色通道”仅用3天就给他办理了低保,同时还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

近年来,陆丰市以镇级综合治理委员会为统筹协调平台,构建以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和网格管理中心“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线上通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线下通过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网格管理中心运转,做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筑牢新时代“枫桥经验”治理根基。

网格员走访群众。
网格员走访群众。

红下村网格联防队队长林辉明向我们展示了连接“民情地图”平台的手机APP,“巡查发现问题的处置情况、巡查的重点场所情况都要用APP录入系统,APP可以定位、语音输入文字、上传图片视频,更新起来很方便,每填报一项都能获取相应积分。”

据介绍,“民情地图”的信息动态图板块直接反映了每位网格联防队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并与其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了网格联防队员的积极性。


网格员利用“民情地图”上传信息。

网格员利用“民情地图”上传信息。

如果在走访中发现了问题,网格员便可通过“民情地图”系统上传,随后联勤指挥中心根据问题类型“吹哨”,分拨指令,相关职能部门“报到”为群众解决问题,让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更加敏锐,确保村组矛盾不积压,群众困难及时化解。

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让基层矛盾就地化解

“好,我现在就过来。”一大早,接到正在巡查的网格员许树权的电话,河西镇夏陇村许厝围村村民小组长许立色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赶往村民庄某家中。

得知庄某打算未申报就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子,许立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近刚出台的规定已经明确了一户一宅的规定,对无证未申报建房的将被拆除和处罚……”一番劝说后,庄某决定先申报再建房,一起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就这样被提前化解。

谁家的垃圾乱丢乱放,谁在田地里烧秸秆,谁家发生了口角……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村民小组长许立色和网格员许树权的主要工作。“现在建立了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场所,内设矛盾纠纷调解室,村民有什么矛盾都会到这里商议,村里的一切事务也都在这里讨论。”许立色说。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超市为群众调解矛盾。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超市为群众调解矛盾。

在陆丰,还有大批像许厝围村这样的基层善治村。在乌坎村,该村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可及时掌握村居治安动态,实时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隐患。截至目前,乌坎村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已解决群众诉求、化解邻里纠纷等情况400余件。

在完善、提升县镇两级矛盾纠纷综合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陆丰探索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站向村级延伸,增强村组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承接力,推动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及实体化运作,全力打造“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的社会治理目标,引入律师、退休党员干部、驻村干部、民警、志愿服务者、村内乡贤等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沟通,推进基层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