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模式创新

河南淮滨:创新“治理+督查”模式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公茂国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按照市委、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部署要求,淮滨县社会治理中心积极发挥字型治理架构中线联动职能,创新治理+督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领导重视,为治理+督查指明路径。淮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中心工作,并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要全面加强社会治理中心建设,配齐配强基层治理和督查工作力量。通过强化学习,努力提升工作本领和工作质效;完善上下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掌握工作重点,注重方式方法;面对疑难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

扩编赋能,为治理+督查打实基础。今年的61日,淮滨县委编委下发了《关于增加县社会治理中心事业编制的通知》,社会治理中心编制由原来的11人增加到41人,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治理和督查工作力量,为深入推进治理+督查工作打下坚实人力基础。

跟踪督导,落实闭环吹哨事项处置。接到上级交办的两难热线工单和基层吹哨事件后,淮滨县社会治理中心第一时间分析研判明晰职责,精准交办责任单位限期调查处理。每天由专人跟踪交办工单和吹哨事件的办理进展,并严格审核把关诉求办理质量,对于在部分责任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质量不高等问题,由督查力量介入,全流程跟踪,确保效率的同时,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群众的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督办问效,强化两难工单办理。落实两难热线工单流转办理周通报,每周对受理、办理工单情况,热点领域突出问题,工作中存在问题,向全县通报;加大督办力度,对市中心交办后未按要求办理被市二次交派,以及重大疑难问题工单,纳入县委大督查办督办件向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双交办;对督办后仍不按要求办理被市重复交派、虚假办理、虚假满意的,作为群腐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

引领发力,推动基层网格化建设。在全县295个村(社区)建立网格工作站,1624个网格一长三员配置落实到位,同时为加强城区网格化工作,全县统一招聘145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县社会治理中心集中培训,落实信息采集、收集诉求、便民服务职能,形成县平安建设促进中心统筹,乡镇(街道)具体管理,县社会治理中心业务指导的工作体系。学习落实枫桥经验,在郑营社区网格工作站探索实践丽莉枫桥工作室,开展民生服务、民情收集、民意反馈、民诉调解等工作,助力基层治理工作上新台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