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模式创新

台州:奏响“和合善治”曲 社会治理谱新篇

来源:金台资讯    编辑:公茂国


近年来,台州市以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入挖掘和合思想精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和合善治提升幸福成色。

截至2023年,全市建成92个示范和合街区,把与民共享,与民交心,与民协商的和合理念融入基层治理的细枝末节。和合民主恳谈,发轫于温岭民主恳谈制,演绎基层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合调解,以和合调解服务团为依托,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共同打造基层和合善治同心圆”……

台州将和合善治理念贯穿市域治理全过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协同推进和合调解、和合民主恳谈、和合共享法庭、和合信访、和合警源联治建设,将和合文化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胜势,绘就一幅幅百姓和顺、城乡和美、政治和泰、社会和谐的优美画卷。

为贵 和合调解共筑连心桥

近年来,以和为生、以和为贵、以和为泰、以和为美的和合善治调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20239月,在台州市天台县三州乡下屋村村道上,一名骑着电动车的村民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乡综合信息指挥室大屏监控到这一事故,立马协调交警、网格团队、调小青等到现场调解,确认无人员伤亡,5分钟内完成了事故处置,人员安全撤离。

在天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已成为常态,这得益于该县成立的和为贵东部和合调解中心。通过建立跨乡镇联合调解“1+4+N”工作模式,即1个东部和合调解中心,4个乡镇和合调解团,各村多个和合调解队,创新点单式调解、“1890”响应等机制,专门调解跨乡镇区域内的各类矛盾纠纷。

以天台为试点,台州建立调解组织3588个,推动调解品牌工作室建设,获评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19家,全市各地和合调解蓬勃开展,遍地开花。

黄岩加快推进全省调解工作标准化改革试点,全区万人成讼率连续6年下降;三门县针对涉渔纠纷,乡镇渔港综合管理站实行港长调解制;临海深化联村调解工作站建设,实现平安临海十九连创;温岭创新小板凳法开展基层调解工作,有效破解家长里短难题……

在台州的城乡大地,深入企业工厂、田间地头、百姓家中的调解员队伍,将法理、情理、事理有机融合,如春风化雨,推动寻求纠纷化解的最大公约数。

台州市通过构建和合善治调解模式,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成功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和合调解工作法入选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2020年至今,全市共受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案件30.18万件,调处成功30.01万件,调解成功率99.43%,调处金额达147.98亿元。

为本 基层治理共绘同心圆

将和合文化融入社会治理理念,是台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最亮底色。

这些年,台州将和合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深入实施和合文化影响力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软实力,催生了和合民主恳谈、和合街区、和合村居等一大批和合系社会治理品牌。

整街搬迁到坊下街,铺位咋安排”“修补摊要聚一起,分开伤人气”……当面对话、共商对策,温岭市太平街道开展的一场民主恳谈会,让街道相关负责人和店铺代表当面锣对面鼓解决修补一条街整体搬迁事宜,让小修小补的烟火气安然存续。

1999年发轫于温岭的民主恳谈制度,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从初期的恳谈、协商,深化到参与各类决策性事务,最终成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在台州落地生根,被全国各地竞相借鉴。

如今在台州,民主恳谈有了新谈法。温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预算审查工作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衔接融合,打造预算审查监督数字化应用场景,人民群众通过民主恳谈,广泛、真切地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善治;路桥区打造街长恳谈会品牌,各个镇(街道)每月开展街长恳谈日,倾听群众急难愁盼。

将共享法庭融入街长驿站,调解员在线上远程指导,确保在街区一线化解矛盾纠纷,这正是台州创建和合街区的成果。如今,和合街区项目已入选浙江省浙里城事共治应用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清单,纳入一本账管理,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各县(市、区)形成了独特的和合街区模式:温岭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共同富裕为主题,打造摊助富共同富裕样板街区;玉环结合城市治理,探索建立街区商铺公示管理办法自律公约;椒江实行责任街长一肩挑,实现行政服务项目代办零次跑”……

处处和合,美美与共,和合善治之风已然激荡山海之城,成为构建和谐之都、幸福之城的深沉动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