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深化“吹哨报到”机制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深化“吹哨报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逐个攻坚壁垒,着力针对“吹哨报到”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吹不响”“吹不准”“吹不实”“吹不久”的问题进行探索破解,通过“四个坚持”工作法,努力实现汇集民声、奔赴哨声、响应民生。
坚持“党建引领、高位谋划” 让哨音“吹得响”
兴庆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促进“民呼我为、接诉即办”工作提质增效,为高标准开局、高质量推进治理强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把“兴庆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作为上下联动的核心轴,搭建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物业服务公司等多方力量参与的横向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形成组织号召、多方响应的基层治理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主体下沉” 让哨音“吹得准”
拓宽民声渠道。兴庆区以网格为单元建立吹哨员队伍,通过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网格员巡查走访、“随手拍”等方式,并通过“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志愿者队伍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切实了解群众需求,掌握问题难点痛点。下沉吹哨主体。变“街乡吹哨”为“社区(村)吹哨”,社区(村)作为吹哨发起方,让吹哨更贴近一线、更贴近群众。厘清职能边界。为了让社区(村)精准“吹哨”,兴庆区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体系,完善审批服务执法事项权责清单,同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社区(村)依据职责和事项发起吹哨事项,街道(乡镇)梳理审核确认启动吹哨,针对问题性质、管理权限开展“派单”和“上交”工作。
坚持“接诉即办、首接首办” 让哨音“吹得实”
细分吹哨类别,根据吹哨事件的性质和轻重缓急,将“吹哨报到”事项分为“快捷哨”“攻坚哨”“应急哨”三类。针对情况较简单的、社区(村)可日常协调街道(乡镇)处理的常规性问题,吹“快捷哨”;针对情况较复杂的、凭社区(村)及街道(乡镇)力量难以解决,需要职能部门协同解决的疑难问题,吹“攻坚哨”;发生突发灾害、重大事故、重大案件等情况,需部门紧急处理的事项,吹“应急哨”。实行首问负责,加大部门联动,各部门明确专人担任“接哨员”,针对社区(村)吹哨事项,按照归口办理原则,及时到达现场了解情况,研判解决方案及办结时限,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或上级部门共同参与办理。各部门不得简单答复或推诿,将问题回流至街道(乡镇)和社区(村)。数字精准赋能,探索推行兴庆智脑“一网统管”平台,尝试实现线上吹哨、分流派单、接诉即办、办结反馈,让数字多跑腿、信息多跑路。
坚持“机制优化、制度保障” 让哨音“吹得久”
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对标“吹哨报到”过程中不畅通、推动滞后的事项,定期汇总通报突出问题办理情况,组织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调度会,调度各部门单位吹哨事项推进进度,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研判、动态协调解决,日常工作问题下发工作提示,跟进督办整改。优化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对街道(乡镇)、职能部门考评制度,社区(村)对街道(乡镇)、职能部门“吹哨报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赋予社区(村)参与赋分权、评价权,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提高“吹哨报到”机制在各单位年终综合绩效考核比重,街道(乡镇)对部门考核应占被考核部门绩效权重的30%以上,并按照“背靠背”原则反馈考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