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多措并举 推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迈向法治化
来源;天津政法 编辑:王岩
近日,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新闻里社区居委会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居民郭某反映最近总能听到楼上邻居张某家发出的各种噪音,时而敲击地面,时而敲击管道,白天还可以忍受,但是晚上也会发出巨大的响声,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休息。郭某多次上楼敲门沟通,但是均被张某拒之门外,郭某也报过警,警察上门协调张某避之不见,噪音问题久拖不决,郭某便向社区求助。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新闻里社区调解员和网格员立即入户了解情况。经过走访群众得知,张某的爱人因为常年生病,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刺激,只要通道楼里有响动就怀疑是邻居在针对她,进而砸东西发泄情绪。几年前因为楼里邻居不堪其扰纷纷找张某反映,为了缓解邻里关系这些年张某一家一直在外租房居住,不久前刚搬回家中。
调解员又多次打电话,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联系上了张某,从张某口中得知起因是楼上邻居有一小男孩,偶尔会在家里蹦跳玩耍产生震动,加之小男孩妈妈每天早晨要做早餐,厨房锅碗瓢盆产生的声音惊扰了张某爱人,在多种刺激之下会做出一些扰民的行为,张某表示也在尽量安抚爱人情绪。
了解到详细经过后,调解员约矛盾当事人、社区民警及张盈律师事务所的刘家宁律师到居委会进行调解。在调解现场,调解员、民警和律师耐心细致地讲事实、摆道理、谈感情、说法律。让当事人充分表达了个人意见,并且分析了争议焦点,提出合理调解建议。律师告知当事人,新闻里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当时的隔音处理的很不好,楼上楼下发出噪音是难免的,作为邻居需要互相理解。但是现在为了将问题处理好还需双方共同努力,一起解决问题。律师也从法律层面劝解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条,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件小事,破坏了邻里之间的和谐”。
通过调解员和社区民警及律师的耐心调解,楼上孩子家长表示,回去后会在家中地面铺设隔音垫,防止孩子在屋内跑跳发出声音,并且其它时间也会尽量注意防范,在休息时间内减少噪音的产生。张某也表示考虑到其爱人的情况,自己已经向单位领导申请多上白班,自己在家时也会多安抚爱人情绪,尽最大努力不让其爱人做出扰民的行为。一场因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在调委会的巧妙调解后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是河西区马场街按照社会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专项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的一个生动案例。自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工作开展以来,马场街成立了由街领导班子、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相关科室负责人、社区书记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街综治中心为依托,密切联系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开展工作。建立并完善了马场街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机制,包括定期例会制度、专题研判制度、共同处置制度、信息直报制度、定期培训制度、联合宣传制度、联合督导制度,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工作开展的各个方面。在调解队伍建设方面,除了专职人民调解员、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外,马场街同时壮大了由居民兼任的调解员队伍,选用在群众中有能力、有基础、有威望的居民充实调解力量,坚持专兼结合,合力推动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工作开展以来,河西区马场街与派出所、司法所、张盈律师事务所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多措并举,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一是制作居民舒心卡。将社区综治主任、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律师的姓名及联系电话印制在卡片上,向辖区居民公布,方便居民有需要时能够及时联系。二是建立微信联系群。工作开展伊始,马场街、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便建立了工作联系群,发现问题及时在群里沟通协商处理,便捷高效。三是发挥资源优势。马场派出所拥有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积极发挥其专业技能,补充矛盾化解力量,提高化解效果。四是领导干部入网格群。马场街、马场派出所领导干部和民警全部进入各自对接的社区网格群,居民群众在群里反映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解决。
此外,河西区马场街还与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创建了“四方联调机制”、“春光靶向调节机制”两项机制,实现多点发力,不断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努力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