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法院探索纠纷多元化解最优解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广西梧州市藤县人民法院推行“1234”工作法,即以党建为引领,利用两个机制,围绕三大方向,开展四项服务,推动形成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
党建创新引领诉源解纷
各人民法庭与当地农产品种植协会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书,建立党建共建、资源共享、结对共治的发展新模式,汇聚“法庭+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的“四合一”工作合力,助力诉源治理工作开展。依托“一村一干警”、联动调处中心、党建共建联合党支部等,进一步织密筑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网络,建立矛盾排查、纠纷预警、矛盾调解的大调解网格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在基层、在诉前。

农户主动找法官修改合同
两个机制推动实质解纷
在解决重要领域矛盾纠纷、系列案件纠纷调解中,藤县建立完善示范性调判机制,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件先行调解,形成示范性调解案例,以个案引导实现类案化解,将多元解纷职能向矛盾前端和源头延伸。
实行“1+3”信访工作机制,设立信访接待中心,制定领导接待来访制度。探索诉访分离机制,即将本级管辖的,具有起诉、上诉、申述与申请再审内容的作为“诉”类处理,除此之外的来访,作为“访”类处理,并专设一名导诉员,负责为来访群众服务,根据其诉求引导到不同窗口办理,实现诉访分离。
三大方向构建诉源治理体系
强化诉调对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平向覆盖的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横向到边,主动与梧州市银调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部门单位签订联动调解协议,召开联席会议,设立调解工作室,分别对金融机构纠纷、行政争议和劳动人事争议等纠纷进行归口调解,实现快审快结。纵向到底,加强与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沟通对接,通过“一村一干警”机制与社区、村委会联动协调,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平向覆盖,聘请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利用社区、村屯网格员、“族老”群众基础好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多元解纷联动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服务乡村振兴
四项服务瞄准前端治未病
加强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挂牌成立涉八角纠纷联动调处中心、涉粉葛纠纷联动调处中心,携手各方调处相关纠纷;积极构建“法庭+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联调联动模式,主动加强服务基层治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优势,主动融入政法“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力争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1>2”的效果;加强服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宁康乡司法所共建瑶族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携手村中“族老”、村干部以及人民群众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加强服务群众诉讼便利度,全面实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务,全面应用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全面提高无纸化办案在各环节的应用。

与少数民族“族老”一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