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创新“跨村联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来源:泉港区委政法委 编辑:王岩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创新推行“跨村联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通过践行“强村带弱村、先进促后进”的工作思路,整合各级调解资源,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取得显著成效。
横向贯通组织界限
调解队伍“跨村联合”
阵地聚合
以突出实战、便利群众为原则,建立镇级“大调解室”和村级“调解驿站”,由镇级“大调解室”按照逐级受理、分级转办、处置反馈、考核评价、事件归档的流程,统筹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矛盾纠纷,加强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度和联系。
组织联合
通过查阅卷宗、走访座谈、业务比拼,评选“调解能手”“金牌调解员”,建立区镇调解专家库。针对个别村镇调解员专业不对口、经验不足等情况,从其他村选派一名或多名调解专家挂钩指导,开展“跨村联调”,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本村里。
人员整合
调整充实村级调解员队伍,将村级调解员特聘为村级聘用干部,选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离退休干部、离任村主干担任镇级专职调解员,选聘调解经验丰富、成效突出的村级调解员担任镇级兼职调解员。同时,提高镇村调解员补贴待遇,提升调解员工作积极性。
纵向拓展工作思路
化解力量“跨村联动”
跨村联动调解
建立分级联动调解机制,简易的矛盾纠纷,村级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置。本村难以解决的复杂矛盾纠纷,由调解专家挂钩指导解决。长期无法解决的重难点矛盾积案,由镇级“大调解室”开展联动调解并报区级相关部门,确保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宗亲联动说情
针对传统调解难以解决的复杂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下,以农村“长为尊、和为贵”文化传统为突破口,邀请同邻村宗族长辈乡贤,从族人和睦相亲、邻里守望相助等方面,“评评理、说说情”,化解群众纠纷。
部门联动释法
充分发挥“两所一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职能作用,形成合力优势,明确“首问负责、分级分类、归口处置、全程跟踪”程序,对应由各职能部门牵头的矛盾纠纷,明确由职能部门落实、属地协作、全域调解员通力配合,为“跨村联调”提供制度保障。
垂向延伸交叉服务
纠纷隐患“跨村联控”
矛盾跨村摸排
充分发挥“网格+群防群治”协同治理作用,打破网格员摸排走访的村域界限,定期交叉走访、交叉摸排其他村网格矛盾纠纷,及时了解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本地村干部“不敢问”“不敢报”“不敢办”的工作顾虑,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质效。
积案跨村攻坚
分类汇总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由调解员和调解专家根据各自优势、有利条件进行认领化解,每周通报化解进度和化解数,对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提级转由挂钩领导包案化解,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法治跨村宣传
选派先进村“法律带头人”与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和调解员巡回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宣传活动,为群众深入浅出地释明涉婚姻家庭、邻里关系、信访法治化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处理矛盾纠纷,让更多群众成为“法律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