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浙江杭州:打造“幸福红立方”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中国社区报    编辑:王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深入推广党组织引领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创新探索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的新路径,大力实施红色引领、立体协同、方寸暖心“幸福红立方”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向住宅小区延伸,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印发《提质城市新中心、建设幸福红立方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红色引领、立体协同、方寸暖心“幸福红立方”工程,发挥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持续推动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共治,化解了一批小区治理重点难题,持续迭代创新“民呼我为”办实事路径,着力构建具有余杭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  

“上下贯通”组织体系筑牢“幸福红立方”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领头雁”“主心骨”,要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全覆盖,推动基层治理得实效。

余杭区坚持巩固完善“区—镇街—小区(网格)—楼道—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全域推进“支部建在小区(网格)上”,在细化基层治理“颗粒度”的同时,不断强化党组织对城市小区的引领带动。

“小区商业街占道经营严重,已经影响到大家通行了,希望可以管一下。”余杭区闲林街道一位居民来到社区创享小屋,向“一米小分队”队员反映。

为激发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闲林街道以“一米之交、睦邻党建”为抓手,建立了以20支小区党支部党员为核心,网格长、物业、业委会、楼长等为骨干的“一米小分队”。除了开展日常走访、平安巡查等工作,小分队还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协调处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街道每周对小分队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坚持“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推进,进行案例分享。对于一般问题,加强三方协同,实现网格内、小区内解决。对于较为复杂的矛盾问题,逐级推进解决。

“小班子”带动“大队伍”,为“幸福红立方”品牌建设提亮增色。余杭街道宝塔社区作为典型的撤村建居社区,打破了回迁安置社区以组别为单位的传统治理架构,实施民呼我为“三邻工作法”,以“聚邻、睦邻、暖邻”做优融合文章,打造“聚邻共治圈”,建立了3个党建引领共治圈。

通过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机制,宝塔社区建立了5个小区党组织、1个商圈党组织、36个楼道党小组,以建强组织体系“核心圈”增强垂直贯通执行力。而由小区物业、业委会、安置小区居民组长、楼长、商户党员等力量组成的“中坚圈”,则是依托包保制度、“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模式,为聚邻共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多方力量构成的“朋友圈”既有辖区社会组织、热心商户、禹航医院等联建单位,还包括 300余人组建的志愿者团队。

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开展“一米之交·睦言堂”接待日活动

为解决城市社区居民“对门不相识”的问题,余杭区创新开展小区幸福专员“连心入户”、在职党员“融网入格”、余杭楼长“编楼入组”、流动党员“归队入列”等系列行动,成立了362个小区互助服务队,推动1.9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加入网格“1+3+N”(1即网格长,3即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N即其他入网格的力量)治理体系,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和邻里小事1.3万余件,实现民情在小区掌握、问题在小区解决、服务在小区开展,推动“生人社会”向“熟人社区”转变。

协同共治  

“幸福要事”成为打开居民幸福生活的“钥匙”

基层干部要沉得下去,社区事务要议得起来,民生实事要办得高效,才能让居民“幸福底色”更足。

杭州市余杭区俯瞰图

围绕居民需求量大、涉及面广、高频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余杭区全域推广党组织引领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深化“网格议事日”制度,通过研判小区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找准民生痛点、狠抓建章立制、汇聚民智民力,持续推动三方协同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以破解难题带动治理水平整体跃升。

“现在,架空层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非常干净整洁。我们坐在这里聊聊天、喝喝茶、下下棋,邻里关系和谐了不少。”说起改造后的架空层,家住中泰街道新明半岛小区的居民张阿姨竖起了大拇指。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架空层安全和雨水排污等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新明半岛小区水岸轩12、13幢架空层因诸多历史原因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出现大面积墙体、柱子开裂,地面塌陷的情况,外加中途开发商破产、业委会解散等原因,架空层前期维修进程被迫中断,迟迟无法动工。社区党委了解到居民反映强烈的架空层问题后,将其列入“幸福要事”,由社区工作者进行项目领办,明确责任人、项目内容、具体实施举措、完成时限,确保责任到点到人、工作到底到边。

社区工作者牵头领办,协同区住建、质量检测机构、街道三方办现场勘察,组织业主代表、物管会、物业、开发商召开议事协商会,最终确定具体修缮方案,半年左右全部修复完成,困扰居民多年的安全问题及雨水排污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如今的架空层,有小孩的游戏场所,还有书吧、跑步机等休闲设施,居民连连称赞。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开展“幸福颐乐站 ”送温暖活动

瓶窑镇华兴社区桃源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开放式老旧小区,居民李先生很是苦恼:“小区本身车位紧张,加上外来车辆随意进出,给大家带来了很大不便。”类似这样的无物业老旧小区,在余杭区的数量还不少。如何破解治理难题?

余杭区加快推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注重以“企业化、市场化”方式,推动镇街探索片区化“市政养护+物业服务+商业运维”的城市大物业综合运营模式,将公共区域的绿化、保洁、设施设备养护等工作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扩大专业化物业覆盖面的同时,提升片区整体物业服务质量。

如今,华兴社区有了“瓶窑大管家”片区化物业,除负责维护小区秩序、环境卫生等基础工作外,还提供水管、楼道电灯维修等服务。“有了物业公司后,诸如车辆拥堵、水管维修等问题,一个电话就搞定了,省事又安心。”李先生说。解决好居民的“幸福要事”,正是余杭区推动三方协同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建设“幸福红立方”过程中,余杭区深入推进微调研、微治理、微探索、微创新、微改造“五微聚人”活动。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关注点,把日常走访、接待居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收集形成“幸福要事”项目库,通过网格问事、居民说事、支部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五事”工作法,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及时处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凝聚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小区)、业委会、物业三支力量,挖掘有想法、有能力、有经验、有特长的居民骨干,在社区环境整治、隐患排查、邻里纠纷化解等方面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将“幸福要事”变为打开居民幸福生活的“钥匙”。

服务民生  

把握“需求导向”让“幸福圈”可感可及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近年来,余杭区持续推动力量进入小区、资源下沉小区、阵地筑牢小区,广泛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以前想要入住养老院,要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不仅不方便,而且和邻里街坊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

现在真是舒心多了,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日托养老服务。”即将入住瓶窑镇溪东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的陈姓老人笑着说道。溪东社区祥盛家园是安置房小区,老年人口占比高、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养老服务稀缺等一直是小区的“老大难”。

“勾选幸福实景”活动中,“做优家门口养老服务”是居民们勾选频次最高、投票人数最多的“幸福实景”项目。居民有需求,社区有行动。溪东社区党委第一时间链接镇级部门、联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邀请业委会、物业、居民们共同参与设计“做优家门口养老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楼长、在职党员、小区幸福专员等力量,开展入户问卷调研、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针对大家提出的“嵌入式养老院”的建议,联合设计单位积极制定可行性方案,多次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最终决定在4幢沿街商铺打造嵌入式养老院,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

但项目开工后,难题接踵而至,拆墙、电钻产生的装修噪声影响了老年人休息,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居民意见要听、施工进度要赶,面对两难情境,社区党委兵分两路,一路作为“调解组”,挨家挨户征求居民意见、记录老人日常生活作息,并向他们讲解嵌入式养老院的优势和便利,争取获得更多认同;另一路作为“项目组”,积极与施工单位对接,组织召开三方协同共治会,结合居民诉求、项目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特别是对于部分容易产生噪声的施工环节,尽量安排在上午9点以后11点之前以及下午3点以后进行,以此降低施工给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随着施工时间的调整,居民们抱怨的声音慢慢变成了期待的声音,茶余饭后大家还帮着规划养老院建成后的功能布局。立足小区治理支撑不足的痛点难点,余杭区集中梳理近年来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治理的“需求清单”,靶向开展“321民呼我为”破难办实事活动,打造“基层出题、部门解题”和“部门点题、基层答题”双向揭榜模式,推动50个部门、12个镇街组团领办3批次126个揭榜课题,定期调度、搭台比拼,有效破解了“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网格团队履职能力提升”等一批治理难题,双向揭榜解决率达100%。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举办“医疗进党群服务中心” 邻里讲堂

同时,余杭区深入开展党群服务中心集成化供给改革,统筹150余家机关、企业、社会组织优质资源,甄选发布“红社育才”“法治惠民”“文化进万家”等40余个公益服务项目,挖潜、盘活各类国有房产、闲置用房5.3万平方米空间用于小区建设,建成小区党群服务阵地370个,一体打造幸福学堂、老年食堂、邻里客厅等77个服务场景,推动党群服务向“乐享优享”提档升级。

如今,崭新的健身游步道上,老人们悠闲地散步;篮球场上,年轻人左突右挡、活力满满;健身广场、风景棋园里,居民们体验自己喜欢的项目,闲适又自在;“百岁幸福家”里的老年人们聊家常、说趣事,欢笑声不断……“微力量”汇聚成炬,群众的幸福感在一处处场景中变得可感可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