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只跑一地 就把事办成
来源:长安评论 编辑:王岩
“只进一扇门、只找一次人、就把事办成!想不到,综治中心解决纠纷效率这么高,让我们省时省力又不花钱。”家住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的李先生,因房屋动迁引发纠纷,他想请律师上法院打官司。在村干部的引导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综治中心要求调解。工作人员在仔细了解情况后,根据李先生的诉求,立即召集有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协商,最终化解了这起纠纷。近年来,金汇镇面对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大量涌入,为此,该镇因地制宜建立了具有实体化系统化运作功能的综治中心,实现了群众只跑一地,就可把矛盾纠纷“闭环式流转、全链条解决”。
多方发力化解矛盾
金汇镇综治中心建立以集约式服务为重心的合成作战体系,形成业务牵动、信息联动、实时互动,实行每月例会制度,定期互通各平台工作情况研究下阶段工作重点。如矛盾调处平台采取“C+N+X”运行模式,即C是镇级矛盾调解中心,加上N个重点地区、片区、条线部门调解力量,以及X个村居委综治中心调解力量。在镇级矛调中心除了原有的司法信访窗口外,还引入了城建、城运、动迁等条线力量,加之法治带头人等,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模式,实现最大程度整合矛盾化解、诉求回应和法律服务的资源。

召开重点难点案件处置联席会议
中心还专门设置三名专职法理员,对每个信访事项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并赋予信访督办、邀请多部门会商以及提请处级领导接访等职权,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科技赋能高效治理
以大数据实战赋能为驱动,建强智能安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治。“贤城汇治”App内设置矛盾纠纷调处、隐患排查、人口服务管理、建言献策等功能,把群众的诉求、部门的资源、社会的力量进行整合梳理,形成了一条“需求上单、部门派单、群众接单、社会评单”的“拇指链接”,群防群治等力量接单处置后,根据参与情况按件评估,并给予相应价值的积分并兑换物品,初步形成条块配合、专群结合的良性循环。近期开通了法庭和法院执行局的派单功能,探索诉讼前参与调解、执行中属地协助等工作。

“贤城汇治”App积分兑换
徐先生遇到一桩房屋租赁纠纷。前不久,他与租客商讨退租事宜时,发现房屋有破损,要求恢复原状,否则暂扣全部押金,由此引发纠纷,并拨打了报警电话。“我是3月16日下午1:38分报的警,当天下午,小区平安志愿者就和民警一起上门来,专门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徐先生说,不仅是反映问题、回应诉求快,“接单的居民,是我的老乡。老乡见老乡,怎么板得起脸。他说各退一步,一边负责修好,一边就把押金全额退还,我觉得也公平。”当天,承租方和出租方就达成了最终调解。
解锁辖区平安密码
金汇镇综治中心积极争取多方资源力量支持,营造出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由社区办牵头的基层治理平台,定期将群众关注度高、影响民生和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汇总,邀请各部门、高校老师等对相关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协调和督办,所有问题压茬持续推进,做到解决一件销项一件。此外,充分汲取群众力量和智慧,进一步拓展群防群治力量参与领域,目前,已成功运作新媒体志愿者、校园讲师团、“叠加力量”、法理评议团等多支平安志愿者队伍,这些队伍在参与治安防范宣传、提升人口服务管理质效、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大放异彩。“法理评议团”遴选优秀律师、老娘舅、企业人员等兼任“法理评议员”,把情、法、理相结合,法律的刚性与法理评议的柔性实现有机统一,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矛盾化解的新方式、新渠道让当事人全面了解纠纷解决路径、稳定心理预期,提升调处效能。
周阿姨晨练结束后骑车回家的路上,由于窨井盖缺失,周阿姨跌倒受伤,造成多处骨折。伤愈后,周阿姨多次就赔偿问题提出意见,均未有结果。镇邀请“法理评议团”介入,采用“闻、问、答、议”四步走,进一步详细了解案情经过,梳理案件的前因后果,评议团成员充分发挥自身长期扎根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的优势,从普通人的角度、用地道的方言与周阿姨进行设身处地的沟通,在情、理、法三者的切合点上尽力调和,引起周阿姨的情感共鸣,最终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妥善化解了这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矛盾纠纷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