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党工委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城市治理新实践
来源:天津政法 编辑:王岩
2023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以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为土壤,以前期社区法苑、法官工作室建设成果为基础,会同共建单位搭建“法苑+志愿”多方共治平台,创建“无讼”社区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全街,多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创建经验。
一年多以来,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功能集成、部门联动,依托矛调中心、综治中心,强化“三所联动”“三室联建”,打造“法律服务站”“李霞法官工作室”“亲情关怀工作室”等一系列多元解纷平台,辖区物业、相邻关系、婚姻、财产等类型纠纷大幅下降,探索形成的“法苑+志愿”多元调处工作法获评天津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矛盾纠纷化解相关成效在“新华社”“民主和法治时报”等媒体刊登报道。
坚持党建引领,
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深入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要求,不断巩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党建优势,最大限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一是持续强化“三红”引领实效。不断健全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自治、业委会监督、物业服务的管理机制,各方履职尽责,形成治理合力,实现物业纠纷多元依法调处化解。以清华园业委会换届选举为例,街党工委统筹,街班子靠前指挥,全体干部积极参与,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广泛征集民意,找出问题症结,克服诸多顽疾,监督选举出新一届业委会,赢得广大业主信任与认可。
二是持续强化“九全网格”预警实效。不断推进“网格+警格”融合互补,明确入户全覆盖、信息全采集、民情全掌握、问题全上报等工作要求,为第一时间介入化解提供“情报”保障。近期,通过预警排查,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帮助协安里社区矫正人员改善民生难题、化解邻里纠纷,获得群众高度认可。
三是持续强化“吹哨报到”联动实效。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大工委”“战区制”等机制,积极联系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化解,推动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特别是在电动自行车管理方面,杜绝一“堵”了之,坚持“疏堵管”结合,联合公安、消防、城管、物业、第三方企业等,在全街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739个,持续推动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管理难问题。
注重源头治理,
多措并举实现就地解纷
持续推进多元调解平台进社区、进网格,构建预防为主、专群结合、衔接联动、全面覆盖的诉源治理体系。
一是打造专群结合调解队伍。会同法院、法学会吸纳20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公示调解组织类型、擅长领域及联系方式,推行“点单式”法律服务,群众可根据需求扫码“下单”、预约调解。同时,邀请“钥匙阿姨”等12名志愿者作为特邀调解员,帮助解家事、和邻里、止纠纷。
二是优化多元治理模式。建立以多元调处工作室为轴心的诉源治理模式,落实基层政法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集中受理、分流引导、联调联动、预警研判等方式形成整体合力,定期调处复杂纠纷,依托“法苑+志愿”“矛调+司法”“家事+保护”“群众+专业”“定期+动态”等措施实现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三是落实向群众汇报机制。开设接收群众意见专栏,定期开展“向群众汇报”活动,压实社区、业委会、物业重大事项公示制度,通过业主代表大会、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公布居民关心事项处置进度和结果。
强化教育质效,
多元汇聚抓实法治宣传
将普法宣传与矛盾纠纷化解紧密结合,引导辖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以多元化宣传手段提升居民法律素养。
一是聚焦热点。结合辖区纠纷受理情况,重点对高空抛物、家庭暴力、医保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民事、刑事、行政多领域法律热点问题开展法治宣传。
二是精准赋能。系统梳理调解人员法律知识盲点、误区,动员专业司法资源开展《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业务培训,对疑难复杂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组织街妇联主席、社区书记、人民调解员现场观摩庭审过程,学习调解技巧、研究治理对策。
三是以案释法。组织开展现场讲座、案例分析、庭审模拟、情景再现等活动,将法律服务延伸到社区楼门邻里,实现居民与“法苑人”的“零距离”交流,让法治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法律服务随时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