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打造“家事驿站”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台
来源:天津政法 编辑:王岩
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街兆丰路社区人口密集,居民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家事纠纷多发。为实现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助推辖区和谐稳定,街道、社区联合区政法各单位探索将司法服务融入社区日常,打造以“三室联建”+法律服务功能为依托的“家事驿站”,听取居民烦恼诉求,提供专业法律调解服务,让社区成为矛盾纠纷的收取站、化解站,有效营造起平安、幸福的社区生活氛围。

暖心服务,打造家事调解“连心”队伍
一是人民调解队伍兜底线。组建一支以社区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为主体的调解队伍,严格落实“六心”工作责任制,即爱岗敬业要忠心、释法说理要诚心、矛盾调解要公心、接待群众要热心、现场答复要耐心、呵护弱势要细心,为接待来访、化解矛盾持续传递调解温情;定期邀请区法院法官为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讲解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提升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二是邻里调解队伍促和谐。深度挖掘一批调解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调解志愿者,组建一支邻里调解员队伍,目前有业委会代表8名、退役军人14名、党员志愿者32名。邻里调解员在引导群众畅所欲言、精准找到化解切入点等方面具有奇效,真正实现民事民说、民事民调、民事民管。三是专业律师队伍破难题。“家事驿站”与市内6个律师事务所签订合约,组建一支专业律师队伍,每月定期驻点“家事驿站”2次,遇到疑难问题随时邀请律师介入;同时设立家调热线,为居民提供远程咨询。
多元联动,强化矛盾纠纷分类调处
一是重点抓实矛盾纠纷排查。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完善网格排查责任制与网格化精细管理。通过各网格入户家访排查、电话了解沟通、物业协调关注、共驻共建联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摸底排查,为开展调解工作奠定基础,实现精确预测、精准预警、精密预防。二是分类施策提升解纷质效。“家事驿站”总结调解工作经验,根据常见纠纷类型如婚恋、赡养、继承、拆迁等制定相应调解策略,紧抓争议焦点,实现矛盾精准突破。针对情感类纠纷,以话家常的方式讲情说理,平息怨气、稳定情绪,促使各方相互体谅、相互理解;针对财产类纠纷,邀请法官、民警、房管员、律师等提供专业意见,依法依规处理纠纷。三是着力攻坚婚姻家庭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是“家事驿站”着力攻坚的重点问题,婚姻家庭纠纷注重查明矛盾产生的根源,开展调解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保护家庭中未成年人权益和心理健康、保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避免更多的矛盾和伤害。
源头预防,延长家事服务法治链条
一是“三格联动”优势互补。针对辖区公产房众多和房产纠纷多发的特点,社区积极探索“网格+警格+房格”联动模式,下沉公安和房管力量,三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将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民警执法权、房管员公产房管理权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排、难题共解。二是定期回访保障权益。建立家事回访制度,一户一档,定期对家事纠纷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矛盾化解和家庭生活情况,确保事心双解。对存在特殊困难的当事人,如需要生活救助、人身保护等,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帮助。三是宣传教育弘扬法治。“家事驿站”持续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家门”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普法活动24次,其中重点普及未成年人保护、妇女权益、反家庭暴力、财产继承等法律知识讲座18场,其他法律知识讲座6场,着力提升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家事驿站成立以来,坚持以“构建和睦幸福家事关系”为目标,坚持“预防性、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法律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化解成功率,已成为群众心中“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品牌,真正化解了居民心中的“硬疙瘩”,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兆丰路社区将继续加强矛盾纠纷排解能力,依托“家事驿站”工作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