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在荔湾:构建“党建+调解”新格局
来源:广州政法 编辑:王岩
广州市荔湾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共建融合”为统揽,打造“党建+调解”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强基础、建机制、出亮点等措施,推动党建工作与调解工作深入融合,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
打造集成平台“多点位”,擦亮“党建+调解”新名片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基层党建与人民调解工作融合新模式,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社区综合治理网格中,融入组织活动中,纵向建成22个街道调委会、195个社区调委会、18个经济联社调委会,横向打造“老何调解室”“玻璃屋调解室”等富有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室。
整合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荔湾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多个点位,构建“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服务模式。依托“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入网入格101人,其中6人担任网格党支部第一书记。截至目前,已走访1163户,开展各类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帮扶活动60余次。
筑牢联合排查“防护墙”,塑造“党建+调解”新优势
坚持防范在前、边查边治的方式,健全立体化排查网络,形成以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问题为线索的排查链条,做到排查全覆盖、无盲区。
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各党支部会同街道部门深入小区、企业、建筑工地、商场、农贸市场、沿街商铺、金融机构、广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掌握涉婚姻家庭、感情、邻里、宅基地、经济债务等矛盾纠纷方面的问题隐患和社情民意。2024年至今,全区各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430次。
织密多元共治“解纷网”,激发“党建+调解”新活力
坚持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党员走在前”联动联调机制,搭建“临时调解室”,有效融合司法所、行政复议部门、街道综治办、劳动监察部门、派出所、社区调委会、社区法律顾问等资源,形成覆盖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的人民调解网络,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辖区。
搭平台与各方当事人充分沟通,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至矛盾纠纷发生的社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分析利弊,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2024年至今,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127宗,成功率达100%,调解协议涉及金额2948.36万元。
整合法治建设“主力军”,展现“党建+调解”新作为
以党建为引领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吸收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党员志愿者、社区党员志愿者作为人民调解员。从区内公、检、法、仲裁、税务、知识产权等领域选拔吸纳16名在法律、劳务、税务、知识产权等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员,组建荔湾区人民调解专家库。积极探索“综合网格+人民调解”模式,全区244名专职网格员进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以各社区网格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提升网格员法律素养和矛盾纠纷调处能力。
多种形式组织人民调解员、居委专干、经济联社社员代表等相关人员,培训学习与基层治理和调解工作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信访工作条例》等。
荔湾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党建+调解”成果,打造多元解纷的“荔湾模式”,将非诉解纷机制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切实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诉前化解,为平安荔湾打造更强有力的法治引擎,不断擦亮荔湾区党员先锋调解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