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模式创新 > 正文
首页

天津这个社区打造“七音琴”微调解志愿服务队

来源:天津政法    编辑:王岩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党建+”“网格+”作用,天津市河东区富民路街道天琴里社区依托“三室联建”平台,结合街道“五微”聚力精准解纷工作法,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创新成立“七音琴”微调解志愿服务队,形成社区党委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工作目标。

天琴里社区围绕综治能动工程,深入走访社区居民,汇集各行各业社区能人,创新“三融七+”工作法,吸纳社区内党性强、威信高、经验足、甘奉献的“能人”参与社区治理,壮大矛盾化解力量,实现组织融合;联合微网格员、社区民警、物业、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共筑基层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联动融合;站稳“人民至上”根本立场,让脚步“沉下去”,把办法“拿上来”,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实现服务融合。

同时,社区持续吸纳区检察院、区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派出所民警、街道司法所、社区能人情感疏导师以及退休热心老党员等,推动实现“七+”联动调解机制,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奏响和谐天琴交响曲。

一是以倾听居民呼声为己任,当好化解矛盾“减压阀”。志愿服务队坚持实干笃行,主动定期入户走访,主动挖掘矛盾纠纷潜在风险隐患,变“居民找”为“找居民”,以“谈心”的方式,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面对面倾听居民诉求,推动了源头预防,做到了矛盾纠纷即时谈、就地谈,变居民“心结”为“心解”,变“贴近”为“贴心”。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持续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主动调处化解居民纠纷40余件,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协同力”。

二是以解决居民难题为目标,架起关心关爱“连心桥”。志愿服务队坚持情理并重,高度重视德育教化作用,深入了解被调解人情况,第一时间厘清矛盾双方、锁定矛盾源头,发挥“前哨”作用,运用“集中-分散-再集中”三段式调解方法,通过调解队伍禀赋特长,运用释法说理、情感感化等方式,有针对性进行矛盾调解,让邻里重归和谐,让亲情永驻心间,做到矛盾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营造温暖和谐社区氛围。

三是以加强教育宣传为保障,开办法律知识“微课堂”。志愿服务队坚持需求导向,联合河东区人民检察院、河东区公证处以及君荐律师事务所开展“践行‘枫桥经验’巧解邻里矛盾”矛盾调解员法律知识培训,以理论宣讲、“上门问需”等形式,对人民调解员及社区志愿者们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升基层调解纠纷能力。

同时,微调解志愿服务队成员还通过日常设置宣传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围绕婚姻家庭、子女抚养、邻里矛盾等居民关心问题,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指导社区居民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法律更深入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下一步,天琴里社区将深耕社区“微治理”,从末梢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加强横向创新、纵向深化,充分发挥综治能动作用,紧跟群众需求,协同微调解志愿服务队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