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检察院打造“一站式”“和为贵”轻罪办案机制 持续推动轻罪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岩
2023年,省检察院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认真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打造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山东模式,探索从程序高效、实体公正两个维度融合“答题”,部署开展“一站式”“和为贵”轻罪治理模式试点,取得积极成效,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在山东调研指导时给予充分肯定。
高站位谋划
探索开展轻罪治理“两项试点”
省检察院党组把轻罪治理工作纳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贯彻落实<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作为司法为民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选取36个基层检察院开展刑事简案快结“一站式”诉讼模式和“事心双解和为贵”办案机制“两项试点”。配套出台不起诉指导意见、赔偿保证金提存等机制,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邀请权威专家研讨交流,发布典型案例,营造先行先试浓厚氛围,指引试点规范有序开展。
高标准建设
协同打造轻案快办“一站式”格局
指导各地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实体化建设、实质化运行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速裁法庭、调解室、法律援助工作站等职能分区的“一站式”轻罪治理中心61个,实现“集中告知、集中具结”“批量起诉、批量审判”,推动办案提速增效。探索打造简繁分流、专人专办、智能辅助、文书“瘦身”等快办机制,全面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类案专办”。全省适用速裁程序办理刑事案件30136件,一审公诉案件平均办案时长同比缩短28.6天,诉讼程序更加简便、办案效率大幅提升,让公正司法处理结果快速抵达当事人手中,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高质量落实
强化诉源治理实现“以和为贵”
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使民无讼”“礼之用,和为贵”等优秀因子,与现代恢复性司法理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定分止争、修复社会关系,助推诉源治理。多元化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专业性调解组织、“乡贤”服务队等作用,实现“解法结”“化心结”。如沂水县检察院办理的黄某国故意伤害案,检察机关引入“沂蒙乡贤”参与诉前矛盾化解,促使积怨已久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最终以“零赔偿”达成和解。全省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92.1%,刑事案件一审服判率95.4%,涉检信访总量下降36.5%,重复访下降36%。多措施夯实和解基础,深化适用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畅通司法救助渠道,做实矛盾纠纷化解。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5733件,发放救助金6024.9万元。试点检察院符合条件的轻罪案件和解率较试点前翻了一番。多渠道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相关领域监管漏洞,加强类案分析研究,形成专项报告,推动社会治理。制发刑事检察建议1548份,我省在全国检察机关评选的10件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中位列第一名。规范和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发布刑事典型案例16批113件,持续放大检察办案综合效应,进一步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