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六联共建”共绘基层治理幸福画卷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岩
“我们单位有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为居民进行义诊。”“我们单位海洋资源丰富,可以开展海洋科普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关街道的“六联共建”季度联席会议上,与会单位争相发言,道出为民服务的热情。
“六联共建”机制目前已有30余年的历史,将街道基层党组织、党员与驻区的各党组织紧紧凝聚在一起,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不断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描绘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画卷。

打破“隶属藩篱”,共建单位同频共振
“六联共建”缘起1993年,作为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和疗养胜地,八大关区域内中央和省市单位多、级别高,互不隶属、条块分割明显。为了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八大关街道党工委以辖区内党政机关、部队、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创新建立了“六联共建”联席会。
在对辖区单位走访调研中,街道总结出一条创新思路:根据成员单位工作性质和资源优势,在“六联共建”联席会下设党建工作、区域发展、社区建设、城区环境、基层治理、民生事业等6个专业分会,与街道“五办一中心”一一对应。日常工作中召开专题分会,共同发力,共解难题。
在30年发展中,“六联共建”联席会成员由原来的38家扩大到80家。越来越多的辖区单位凝聚起来,实现了驻街单位同舟共济。八大关街道党建办公室副主任王艳介绍:“‘六联共建’联席会,有着牢固的组织架构,实现了横向细分强联合,纵向下沉伸触角,让各单位优质的资源和力量‘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难事。”
围绕“三张清单”,“微心愿”托起大民生
如何让成员单位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呢?八大关街道党工委以共建合作为切入点,与各单位制定资源、服务、需求“三张清单”,为有需求和有服务的单位连线搭桥。
“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去医院体检挺麻烦,能不能帮我们就近体检?”在年初的“圆梦微心愿”活动中,红岛路社区居民安玉美这样写道。八大关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3.3%,许多老人因行动不便放弃参加每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免费体检。
辖区内的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在每季度的“六联共建”联席会议上得知后,当即决定组织专业医疗队伍送体检进社区,把体检设备搬到各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先后有300余名老年人就近参加了免费体检。
“感谢社区,感谢慢性病医院,非常细心周到,真是太好了。”安玉美欣喜道。共建单位以借用、低偿使用、捐献等形式,将活动场所、设备器材、服务等向社区开放和转移,促进了辖区各类资源与服务需求精准有效对接。今年,八大关街道各社区与共建单位达成年度共建项目共计89个,其中50多个项目陆续完成,让老百姓切实受益。
“共建合作”让街道从“单打独斗”走向“全员治理”,也让“六联共建”联席会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圆桌会议,而是以有效行动暖人心。
组团“矩阵服务”,资源下沉帮忙到家
“咱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大集真是不错,现在小摊店越来越少了,而这个大集上什么都有,太方便了。”社区居民王玉说。每月共建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在太平角公园开展“帮到家”志愿服务大集活动,常设配钥匙、修鞋、握裤角、理发、换纱窗、磨剪子、健康义诊、爱眼普查等近40个便民公益服务摊位,丰富的项目吸引了许多居民。
“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各单位都有一些能人达人,那我们就邀请他们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以志愿服务大集为平台,服务项目集中摆摊的方式,把居民的小难题、小需求解决在家门口。”太平角社区党委书记田希杰表示。
今年,“六联共建”成员单位全部纳入到了“帮到家”服务资源库,组建起以12支党员服务团、600多名党员服务志愿者为骨干,以26支社区服务队伍、47个社区加盟店、80家联办单位、200多名专业服务人员为主要服务力量的金牌服务队伍,举办志愿服务大集20余场,构建成了区域内互帮互助、共享共建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