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泰安宁阳:“连心桥”党建品牌赋能诉源治理新“枫”景

来源:泰安中院    编辑:王岩

 

宁阳县八仙桥人民法庭立足党建审判双融合、双促进,在宁阳法院“宁法先锋 筑梦天平”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法庭充分挖掘自身地缘优势、风土特色创建“连心桥”党建品牌,通过内外联动、多元解纷、力量下沉,深耕诉源治理,为宁阳法院“息事宁人”多元解纷品牌提供先行先试实践经验,为助力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激活诉源治理“内动力”

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强化府院联动,以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架起法庭与群众、企业、社区之间彼此团结、紧密联系的连心桥,推动法院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辖区驻地法律服务机构共话“连心桥”党建品牌的推广与创新,进一步发挥审判机关职能优势,整合辖区法律服务资源,抓优审判质效,形成强大合力。

与社区党委结对共建,联合开展“连心桥”主题党建活动,定制及发放“连心卡”,密切法庭与社区村居的联系,增强社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健全与企业沟通机制,将审判工作与“法企同行”主题活动深度融合,在支部共建中相互促进、服务发展,对辖区40多家企业进行走访问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司法需求,以实际行动搭起建稳护航企业发展的法治“连心桥”,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抓实非诉解纷,激发实质解纷“外驱力”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向当事人讲透诉前调解“多、快、好、省”的优势,引导涉诉纠纷向非诉渠道分流;扩大诉调对接“朋友圈”,根据案件类型和当事人户籍情况,邀请乡镇、村居负责人员参与诉前调解,指派法官助理负责与村居调解员就个案调解进行日常对接、进展跟踪、结果反馈,做到收案即分案,分案即调解,把调解工作向网格末端延伸。

通过以案释法、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乡镇、村居调解员业务培训,对于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入诉讼程序,快立、快审、快结,避免程序空转;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与做足调解工作相融合,在调解促和中发挥法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调解“小切口”做活纾困解难“大文章”。

法庭辖区八仙桥街道“万人成讼率”从2022年的10.3‱降至为2024年的5.1‱,始终保持全县最优,2024年法庭案件调撤率65.7%,小额程序适用率42%,始终保持全院前列,相关经验做法获人民法院报、山东法制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推广。

做实精准普法,增强纠纷预防“免疫力”

重视发挥“示范性裁判”对于纠纷预防和化解的独特价值,选取典型案件深入社区现场处理,扩大办案辐射面,促使同类案件及潜在纠纷案件当事人合理预期结果,实现矛盾调处与精准普法“双同步”。

探索“党建引领+传统文化+诉源治理”普法模式,主动“走出去”开展“粽叶飘香·法治同行”“冬日送法”及法庭+社区共建小菜园等主题活动,让法治精神在党建引领下、在与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融合中落地生根;运用“夜间法庭”“假日法庭”等便民机制,邀请群众“走进来”沉浸式体验、观摩庭审,用好身边“活教材”,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综合效应。

发挥法治副校长和法治班主任的积极作用,深入辖区中小学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近两年围绕国家安全、宪法宣传及预防校园欺凌等开展专题授课8次,受众学生万余人次,切实帮助未成年人系好第一颗“法治纽扣”,守牢未成年人法治安全“防火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