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青:“望闻问切”化解农村邻里矛盾纠纷工作法
来源:淄博政法 编辑:王岩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高青县青城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瞄准邻里矛盾纠纷小切口,针对多、繁、杂、难“四特征”,把好排、防、调、疏“四道关”,创新打造“望、闻、问、切”工作法,推动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近年来,青城镇不断加速农村改革步伐,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随着村居融合、基础设施改造、“一村一块田”土地流转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的邻里矛盾纠纷开始显现并逐渐复杂。青城镇顺应形势发展变化,创新打造“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有效疏通为民服务“脉络”,破解邻里纠纷“疑难杂症”,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全镇农村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8.6%。
勤“望”,提早防范
一是集中行动,全面摸排。每季度开展一次邻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组织全镇包村干部、民警、村两委和综治网格员深入村居民舍、田间地头等,全面摸清各村邻里矛盾纠纷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建立机制,定向摸排。充分利用村级调委会、综治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在土地流转、“户户通”改造、小麦补贴面积申报、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节点,定期定向排查走访,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线索,做到矛盾提前预警、信息提前掌握、动态提前知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疏通在源头。
三是拓宽渠道,常态摸排。邻里纠纷比较明显、隐蔽性不强,利用村两委会议、主题党日、村村有好戏、农村大集等人员相对集中的时机,引导群众积极提供邻里纠纷线索信息,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详“闻”,分类研判
一是详辨类型。根据全镇邻里纠纷的根源与成因划分三种类型。宗族派系类,关系复杂,易引发矛盾冲突;利益纠纷类,纷争激烈,易引发刑事案件;生活琐事类,繁琐普遍,调解难度小。
二是详判等级。按照复杂程度、纠纷类型及涉及人员数量,实施矛盾纠纷“红橙黄蓝”四色等级管理,蓝色为“可以现场调解的小微邻里纠纷”、黄色为“可能引发一般治安案件的邻里纠纷”、橙色为“涉法涉诉的邻里纠纷”、红色为“可能引发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有上行风险的邻里纠纷”。
三是详选路径。蓝色案件村级自调,通过村级调委会、村两委进行调解;黄色案件干部援调,以管理区为主体,相关部门、包村干部下沉调处;橙色案件专班联调,成立调解专班,开展司法调解、思想疏导、释法明理等;红色案件班子督调,镇党委主要领导牵头抓、党委副书记直接抓和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问题妥善化解。
细“问”,精准施策
一方面,问情况。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管区等站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均为首问责任人,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登记、第一时间办理。对不属于本单位负责的矛盾纠纷,首问单位先行受理,再移交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交办转派相关单位处置。
另一方面,问成效。实施定期回访机制。矛盾纠纷化解后,分类分级进行回访,确保化解质效。红色等级纠纷由政法委员和派出所所长在三个工作日内回访,橙色等级纠纷由镇综治中心主任和司法所所长在五个工作日内回访,黄色等级纠纷由村党支部书记在七个工作日内回访,蓝色等级纠纷由综治网格员在十个工作日内上门回访,减少矛盾反复,提升群众满意度。
快“切”,一调即成
青城镇总结“听、导、劝、借、让”五步调解法,探索“切”入调解有效办法,实现一调即成。具体来说,听,察言观色、洗耳恭听、用心聆听,切准邻里纠纷的根源、症结、争议焦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导,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合理引导当事人心理预期,消除思想隔阂;劝,对性格执拗、心中有“气”的当事人,动员其亲属、朋友来“说事堂”协助说事,倾听他们心中的不满,耐心细致劝解疏导,用“和为贵”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将心比心感化教化,让双方握手言和,平心顺气;借,选聘183名有法律基础、经验丰富、群众信赖的乡贤能人、乡镇干部、“三官一律”等担任调解员,凝聚调解合力;让,是在尊重法理事理前提下,引导矛盾双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想到对方的难处,“有理让三分”,避免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