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打造“一体一心五圈四面”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中国社区网 编辑:王岩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文教产业丰富,党建基础良好,近年来遵循“党建引领、资源统筹、共融共建”的原则,以“服务”为核心,以居民“和悦”为基底,打造“一体一心五圈四面”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一体”指打造“青东基层治理服务”综合体;“一心”指以党建引领为中心,加强组织建设为宗旨;“五圈”指组织建设、干部管理、党员引领、红色物业、共驻共建为一体的同心圆;“四面”指联动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智慧社区、民生保障四个领域,由点及面建设和美社区。
加强组织建设,打造“红色根据地”
干部管理高效有序,提供平台齐心发展。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优化“选育管用”,为干部搭建成长平台、建功平台、展示平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综合考评干部能力。
党建引领绽放活力,亮明身份争做先锋。严格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落实好党员“集中学、网上学、在家学”的三学措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双报到单位党员“亮”身份、“强”作用、“树”形象,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红色物业高质发展,全力打造治理样板。进一步优化物业治理架构,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促治理,构建以社区党委、网格支部、驻地单位、物业、业委会、党员、居民代表为一体的“红色微管家平台”;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沟通交流、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微治理党建项目,让党建引领与物业服务同频共振。
优化民生保障,加固“黄色安全区”
优化养老服务机制。深入实践“党建引领,老有所乐”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无围墙养老”项目,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如康家园康复中心,以志愿团队、公益组织、医疗以及专业养老机构为支撑,通过爱心义诊的方式,常态化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优化公共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内软硬件设施建设,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收集社情民意,对小区建筑外立面、绿化用地、公共活动场地、文化休闲设施等全面改造,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调解居民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居民自我管理,将网格责任落实到位,常态化排查小区风险隐患。
促进文化惠民,构建“蓝色精神带”
提高组织文化引领。坚持党建引领,统合社区居民、党员、共建单位、新就业群体,寻求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以“街道为龙头,社区为纽带,居民委员会为基础”的三级架构作用,盘活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广播、社区文化中心等媒介资源 ,抓好社区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
丰富居民文娱生活。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敬老爱老活动和节日睦邻活动等,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开展志愿活动,共建“橙色活力域”
打造志愿服务队。以服务社区、惠泽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打造“便民直通车”“银龄乌兰牧骑”等5个志愿服务项目和“四民”服务、“新青年·耀青春”两支志愿服务队,实现社区治理党建带动、服务支撑、活动联线。
精耕本土品牌。秉承“一核引领,四维驱动”的工作思路,精耕青东“银龄先锋”工作品牌,成立银龄义工和银龄乌兰牧骑公益联盟,衍生出泉水文化宣讲团、义诊义剪等10余支志愿服务小分队,鼓励离退休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
发动各方力量参与。积极对接辖区党员“双报到”单位,搭建“红色、公益、志愿、便民”的志愿实践服务圈,积极探索“志愿者+社会组织+爱心单位”联盟模式,构建“志愿者+社工”双驱动机制,通过活动共建、阵地共享等方式打造“家门口”的活动阵地。
建设智慧社区,营造“绿色舒适地”
借助网络通信技术,集成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发挥智慧管理平台优势,增强处置突发情况、应对公共事件、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效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
智能化设备改造,安装智慧电梯设备,加装智能化摄像,禁止电动车上楼,预防危险的发生。
配备智能充电设施,建设(规范)符合消防、供电等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要求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并配备具有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安全充电设施。
配备智能便民服务设施,如安装智能快件箱、无人售卖机、智能共享直饮水机等;为60岁及以上常住独居老人配备紧急呼叫装置,提升意外事故发生后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