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治理创新 > 技术创新 > 正文
首页

泰安市泰山区法院诉调联动“双向融合”打造城区治理新“枫”景

来源:泰山法院    编辑:王岩

 

为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经济、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泰山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牢“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探索形成诉调联动“双向融合”工作法,用诉调联动“最优解”打造城区治理新“枫”景。

一是以调促诉,构建矛调解纷共同体。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构建非诉机制在前、多元调解在先、调解促进裁决模式。以调“减”诉,推动成立行业调解委员会,探索建立“1+4+N”道路交通事故会商联调工作机制,加强与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区中小企业协会等专业调解组织的对接。2022年以来,共派至对接单位案件2861件,调解成功2621件。以调“便”诉,积极联动街道(乡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建立诉前调解推送制度。今年以来,向试点街道(乡镇)推送物业、邻里纠纷136起,化解成功率71.2%。以调“快”诉,引入公证参与调解,调解人员及时固定无争议的事实、当事人争议焦点,由速裁法官从简从快办理。2022年以来,调解速裁团队审结案件14351件,占全院民商事结案数的61.22%,平均办案用时9.37天。

二是以诉促调,创新非诉解纷新机制。积极履行指导人民调解法定职能,不断提升指导调解的精准性、实效性。做深做实“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构建“基层法庭、诉源治理工作站、网格员”纠纷预防化解网络,实现“法院+街道(乡镇)”诉调对接全覆盖。2022年以来,诉源治理工作站派驻法官指导化解纠纷200余起。做深做实“个案定分+类案止争”机制,选取示范案件先行调判,指导调解员对同类纠纷集中调解。2022年以来,先行调处70余起示范案件,有效引导1700余件潜在案件高效化解。做深做实“线上指导+线下培训”机制,针对对诉前调解程序、调解笔录制作等问题全方位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2022年以来,发布指导调解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130余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30余次。

三是诉调联动,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找准司法审判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定位,为建设平安泰山区、法治泰山区提供有力保障。融入基层治理,积极把诉调联动嵌入泰山区“社区村源治理、街道镇汇治理、区级融治理”工作体系,2023年以来,提出企业合规、金融借款、物业服务等方面的司法建议12条。加强府院联动,主动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重大项目风险评估,组织行政机关召开行政审判实务研讨会,推动行政争议源头治理。护航企业发展,积极组织23名企业服务专员为辖区近200家企业提供面对面、零距离司法服务,通过“问需企业”等措施,帮助解决法律难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