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平原:擦亮“未诉先办”服务品牌 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来源:德州改革 编辑:王岩
今年以来,平原县龙门街道创新“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从被动接待向主动治理转变,结合“全科社工”工作,实现“一网统管”,用好“三支队伍”,打好“未诉先办”组合拳,力促各类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积极探索“源头预防、前端化解、高效督办”的工作新路径。
精细划分网格
实现“一网统管”
党建引领网格凝“心”。以小区为单元设立155个网格党支部,构建起“街道—社区—区域—网格(小区)—楼宇”五级管理架构,让党建无处不在,党旗高高飘扬。通过白天“网格巡查”和夜间“入户走访”,实时梳理网格动态信息,确保矛盾及早发现、工作迅速到位、问题及时解决。目前,已开展入户走访1.9万户,发放服务联系卡并收集群众诉求589件,为“未诉先办”提供有力支撑。
倾听群众议事联“心”。设立81面网格公示牌,将社区工作人员信息、社区简介、为民服务项目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给辖区居民。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成立小区事务听评会、小区共建理事会等议事协商机构52个,强化小区党支部与物业公司之间的联系沟通,有效解决小区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问题149件。
智慧分流服务贴“心”。重构12345热线运行机制,将热线功能整合进移动端应用,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实现信息数据一图可视。用好“一网统管”平台,将红色e家、蜂鸟金管、网格化治理等平台进行链接整合,切实打通“数据壁垒”,打造“热线+网格+平台”立体式智慧服务模式,接诉即办,现场快办,跟踪督办,让居民足不出户、不出社区办成145件事项。
▲莲花池社区智慧平台
全面建章立制
贯通“治理链条”
完善规章制度。相继出台《龙门街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分流机制》《龙门街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考核办法》《龙门街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未诉先办”周一例会制度》等热线分流先行先试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优化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流程;同时对街道7个城市社区、2个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分“未诉先办”“0投诉”发展型社区、“接诉即办”强基型社区双梯队考核评比,构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体系。
强化评先树优。为进一步提升“未诉先办”服务工作质效,龙门街道开创“热线+网格”“日分享、周复盘、月考评”“三会一学一分享”工作新模式,即每日开展业务知识分享会、每周召开工作复盘交流会、每月开展月考核评比会,建立“未诉即办”红黑榜。今年来共发布《街道“网”事》《社区工作者网格故事》9期,发布《龙门热线力量:12345“为民办实事”一周优秀案例》21期。
畅通治理链条。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把群众“急难愁盼”做在前头,构建未诉先办“八位工作法”,通过“规划目标到位-推进措施到位-解决时限到位-职责分工到位-前期沟通到位-过程实施到位-结果反馈到位-跟踪督查到位”八个步骤,健全“未诉先办”闭环流程,确保咨询类问题当面解答、一般诉求即时办理、重大问题议事厅商议、难点问题吹哨解决。建立社区“未诉先办”问题台账,将居民信息、反映问题、解决过程等详细记录,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
▲莲花池社区“未诉先办”台账
选优配强队伍
打造“共治团队”
社工队伍冲锋在前,提升“未诉先办”温度。把握“选育管用”关键环节,对171名城市社区工作者进行严格管理,畅通“社区工作者—社区副书记—社区书记”培养路径,每年申请不少于5个入党名额,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优先发展入党,今年选优配强23位社区副书记后备队伍。累计开展微课堂15期、6次擂台比武,4次覆盖式集中培训。今年以来,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达到35%,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支部队伍战斗在前,提升“接诉即办”速度。选优配强32名区域党总支书记,承担区域内基层党建、矛盾调解及各类民生服务工作任务,建立组织领导、过程监督和反馈整改闭环工作机制。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建强调解阵地,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探索推行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88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实行“一肩挑”,强化党组织对业委会的领导作用。
自治队伍服务在前,提升“一事联办”深度。建成9处社区“和为贵”调解室、7处“网格会客厅”、5处“拉呱说事点”,形成全覆盖的调解阵地。创新谋划“幸福10事”项目,组织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成立“为民办事服务队”79支,对网格排查、12345热线工单、群众来访等发现的问题形成“快速反应、接诉即办、办必满意”的良性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