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法官工作室”打通纠纷化解新渠道 潍坊市寒亭区法院:能动司法绘就解纷新“枫”景
来源:山东法制报 编辑:王岩
如何进一步做好诉源治理工作,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向前延伸落地?近年来,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坚持在拓展诉源治理工作新思路、提升诉源治理工作高效能上下功夫,打造“都亭好”诉源治理品牌,探索“党建+法官工作室”解纷模式,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由“终端裁决”向“源头预防”延伸。
自2022年4月起,寒亭法院先后在开元街道金三角社区、寒亭街道商城社区等建立3个社区“党建+法官工作室”,在住建部门、工商联等建立2个专业“党建+法官工作室”,将大量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在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法院主动对接街道社区、行政机关等基层治理单位,依托各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行政机关专业解纷力量,按照‘定时+随需’模式,定期派驻法官及法官助理在‘党建+法官工作室’参与解纷,切实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米’。‘党建+法官工作室’运行以来,先后指导调解案件1025件,调解成功率51.46%。”寒亭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学胜告诉记者。
家门口的“小法庭”让诉源治理更“接地气”
寒亭区开元街道金三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一个单独的房间这里就是“党建+法官工作室”,墙上公示了在这里驻站法官的照片、姓名和职位。“金三角社区位于寒亭、奎文、高新区三部分交界处,人员流动性大、组成复杂,社区面临的很多矛盾纠纷都需要法律专业人士协助协调解决,2022年4月‘党建+法官工作室’成立后,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手段,解决了不少难题。”金三角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寿燕说。
“您好,今天想邀请区法院法官到我们社区参与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牵扯到房屋漏水、噪音扰民……”3月7日,接到金三角社区工作人员赵丹丹的“求援”电话后,寒亭法院审管办干警根据“党建+法官工作室”法官排班表联系该院审委会委员崔乐勇法官前往现场指导调解。赵丹丹告诉记者,社区邻里矛盾纠纷多种多样,他们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协调,但本身对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法官是专业人员,专业性和权威性令居民信服,由他们去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效果会更好。原来,社区几户业主因管道漏水及噪音扰民引发矛盾,进而吵得不可开交,在社区工作人员和调解员再三劝说下,几名业主间剑拔弩张的关系才得到缓解。法官到达社区后,认真听取了各方的陈述后,充分分析并指出了责任关系,讲解了有关法律,告诉业主一旦对簿公堂,作为法官会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在法官及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起邻里纠纷顺利化解在居民的“家门口”。“没想到,不打12345电话,也不用上法院起诉,问题没出社区就解决了。”业主感叹道。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党建+法官工作室”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将多元解纷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记者了解到,寒亭法院每周至少派驻1名审判委员会委员到“党建+法官工作室”定时办公,通过单独调解、联动调解等方式集中化解纠纷,平时根据需要提供常态化的法律支持,将大量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法庭之外,帮助基层解决了大量治理难题。
外聚合力促成行业纠纷行业解
鉴于住建纠纷多发且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2022年9月6日,寒亭法院联合寒亭区住建局成立住建领域“党建+法官工作室”,重点围绕住建领域的矛盾纠纷,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便捷司法服务的需求。
“感谢法院,我们的辛苦钱总算是拿回来了!”2023年2月24日一大早,住建领域“党建+法官工作室”就人来人往、格外热闹。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20余名农民工填写领取流程、复印证件、登记信息……随后,财务人员通过一案一账户系统将案款逐一发到了农民工的账户。通过释法明理、财产冻结等方式,寒亭法院住建领域“党建+法官工作室”法官与执行局干警、住建部门工作人员成功为20余名农民工要回工资款50余万元,充分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当事人的高度赞誉。
住建“党建+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按照源头治理、预警在前、调解优先的原则,凝聚住建领域行业调解组织等诉讼外解纷力量,共同对住建领域苗头性、倾向性、源头性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及时有效介入并化解纠纷,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同时,法官通过以案说法、提供法律咨询、提醒防范风险等,向住建从业者普及宣传法律知识,答疑解惑,促进其懂法用法,成为坚定的法律执行者与捍卫者,将纠纷解决于行业内部,进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寒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韩旭东表示,下一步,寒亭法院将继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持续擦亮“都亭好”诉源治理品牌,推进“党建+法官工作室”街道全覆盖,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格局,促进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寒亭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