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平安片区 服务乡村振兴——泰安市岱岳区“汶阳寨”片区363工作法
来源:岱岳政法 编辑:王岩
针对基层调解人员力量不足,信息沟通不及时等问题,岱岳区范镇充分利用地域相连、问题相近、文化相融等因素,依托“汶阳寨”片区党委,以郑寨子村为中心,成立“汶阳寨”平安片区。通过“三剂良方”、“六项举措”、“三大行动”,真正把群众装在心中,实现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化解在村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三剂良方”定民心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以郑寨子村为中心,组织埠东岭周边的10个村开展跨村联建,成立“汶阳寨”片区党委。优化组织架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莹莹担任片区党委书记,埠东管区党总支书记魏兴峰、郑寨子村党支部书记亓会峰担任副书记,其余9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融合。二是运行机制明规范。研究明确平安片区工作职责和互联互动、议事协商、值班值守等运行规则,逐村认领了工作任务、研判问题短板、明确工作措施,做到矛盾纠纷共同解决、大事难事共商联办。三是阵地建设强赋能。投资30万元,建立“八小”警务室、法治文化广场、投资170余万元完善村级安保体系,建成全村围栏墙,设立视频监控16处,实现全村封闭式管理,确保异常突发情况有效控制。
“六项举措”解民忧
一是织密隐患“排查网”。将全片区划分为14个网格,14名网格员常态化入户走访,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第一地点进行调解调处,把问题化解在群众“家门口”。构建“党建+网格+调解”的村、组、户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担任一级网格长,其他“两委”成员担任二级网格员,组干和联户长担任三级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化+信息化”机制作用,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等基层工作优势,对基础信息、矛盾纠纷苗头、安全隐患进行早排查、早介入、早化解,实现“小事小网格解决、大事大网格处理”。二是用好纠纷“调解室”。组织片区内群众威望比较高的退休老教师、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32名人员,成立“苦楝树下”调解室,以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为抓手,开展“暖心融冰”行动,促成矛盾双方握手言和。自成立以来,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件。三是打造信访“终点站”。片区内每天一名村“两委”成员坐班接访,现场调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对村级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村干部“帮办、代办”,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单位予以妥善解决,确保“信访不上行”。四是用好家风家训好传承。注重家风家训传承,“汶阳寨”平安片区收集整理出56条家风家训,在化解家事矛盾、邻里纠纷中运用家风家训蕴含的和睦邻里、孝善养老、家和万事兴等理念熏陶双方,讲透情理。在每年春节举办“我们是一家”大年初一大联欢活动,表彰一批优秀的文明户、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儿。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五是用好乡贤促发展。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利用在外经商的乡贤回家过年的机会,片区内均召开一次座谈会,让一年未回家的乡贤各抒己见,谈谈对村里一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何感想,说说外面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为下一年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六是巧用考评强管理。实行“三个三分之一”考评机制,即三分之一的户奖励卫生费120元,三分之一户不奖不罚,三分之一的户交纳卫生管理费120元,村民主动参与片区内环境治理、维持自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意识大大提升。
“三大行动”惠民生
一是开展部门共建。设置巡回法庭、警务室、法律服务室、工商司法联合办公室、调解室等功能室,“三官一律”下基层,政法干警变身网格指导员,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工作;加强与镇相关部门单位的力量联合、信息联动,工商司法常驻村,及时帮助解决平安片区内等矛盾纠纷;实行乡镇领导包社区、党员干部联网格制度,包保领导助协调,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举办法治宣讲。围绕法律颁布日、重大时间节点,每月确定1至2个普法宣传主题,采取“1+1+N”模式,由一名镇领导带队,一个牵头单位组织,若干部门参与,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农民工维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消费者权益保障、妇女维权周、国家安全教育、“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综治宣传月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受教育群众1万余人次。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平安片区总结各村先进治理经验,探索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性地将“美丽庭院”“最美婆媳”等评选荣誉纳入信息采集范围,丰富采集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激发村民争做“诚信村民”,根据村民的信用等级,并且给长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积极支持片区工作的村民进行积分兑换并发放奖品,村民的自觉性和信用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